五十歲之前你應該知道的十件事

四十歲是青年期到中年期的過渡,五十歲是從中年邁向老年的開端。坐四望五的人可能會覺得「還來不及適應四十就要五十了」。別擔心,掌握這十件事,你就能為五十歲做好準備。

Before 50 Years Old

1. 正面迎接老化

充分了解並接受自己身心的變化,適性發展出新的價值。不要只是用刻意裝扮年輕或模仿年輕人的方式逃避老化。拼凍齡拼到極限就是崩壞了。將自己的特質化為價值,才能成功老化。

2. 年齡整合的生活

不要讓自己被傳統的年齡角色定型。沒人規定五十歲就該怎樣或不該怎樣。持續讓工作、生活與學習成為緊密結合的正向循環,持續成長並確認自我與世界的關係。你的風格就在那個關係之中。

3. 積極面對改變

世界變化愈來愈快,你熟悉的一切都不會繼續存在。不要對自己的習慣與價值觀有太多堅持。人是適應性的生物,你原本就有能力面對改變。不要浪費腦力去抗拒改變。

4. 善用你的與眾不同

外人對中年人難免有些刻板印象。不要去爭辯什麼。你需要的是做好競品分析,了解自己和典型的中年人有何不同。突出那些不同,反而能製造更強的好印象。

5. 從角色中回歸自我

很多中年人,尤其男性,常誤以為工作角色就是自我。等到離職或退休失去了角色,才感到莫名的空虛。你要及早辨識角色與自我的界線,找回失落已久的自我

6. 建立運動習慣

大部分中年人都忙於工作,疏於照顧自己。及早建立運動習慣,不僅讓你為老化作好準備,也讓你能以比一般中年人更好的體能與體態迎接新的人生階段的挑戰。這也能讓你提升自我效能,更能影響人生,而不是被人生影響。

7. 啟動中年回顧

你走過的人生比剩下的多了,需要重新確認自己存在的價值。你要回顧到目前為止的一生做了什麼,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盤點自己在離開人世後到底留下什麼給這個世界,以及自己的家庭。也就是說,這一生是否值得。

8. 利用空巢期重建自我

如果子女即將或已經離家,你要把握從活躍的親職角色釋出的時間重新思考:去除各種社會角色,我到底是怎樣的人?人生的下半場要如何展開?不要過於依賴子女而錯了過這個機會。

9. 跟成年子女建立新的關係

即使子女已成年,華人父母多半還是和他們維持之前的上下關係,很少能用成年人對成年人的方式重新互相認識。如果你不主動重建關係,你和子女一輩子都不會真的互相認識

10. 學會信任與放手

你跟你的孩子成長於不同的時代,你們的特性及必須面對的挑戰都完全不同。你不是他們,也永遠不可能真的了解他們。學會信任與放手,而不是堅持要他們只走你懂的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