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歲的微軟研究員 Gordon Bell 去年寫了一本書,《Your Life, Uploaded》。書中描述過去十年間他如何利用資訊設備輔助自己的記憶,例如利用掛在胸前的微軟實驗性攝影機每隔一段時間就自動拍一張照片並記錄座標。我雖沒有那麼炫的設備可用,卻也早已開始使用各種技術輔助自己的記憶。去年寫的〈我的電子記憶〉介紹了我的記錄方式,這次我想談檢索的方式。
首先,殘酷的現實。我不像 Bell 有一套能夠整合各種記錄的資料庫軟體可用。在沒有太多自動化工具的情況下,檢索電子記憶是件麻煩事。我必須依賴身為認知心理學家對人類記憶特性的了解,來尋找運用現有工具儲存與提取電子記憶的最適合方式。
其次,技術的進步。短短一年間我用功能更完整且更容易使用的 Motorola XT701 智慧型手機取代了舊的 Nokia N82,也用訊號更穩定且電池容量更大的 Wintec WBT-202 軌跡記錄器取代了舊的 WPL-1000。我想強調的是,技術永遠不會完美。你要學會利用現有的不完美技術記錄不完美的電子記憶,而不該什麼都不做。
Twitter 備份
我從 2008 年 10 月開始使用 Twitter(@hao520),至今共發出將近 4000 則訊息。我將這些訊息彙整為單一的純文字檔(在我個人網站供大眾瀏覽的版本則為 HTML 格式)。每則訊息都有時間標籤,內容不外乎我在哪裡、正在做什麼、讀了什麼、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又在想些什麼。每一則訊息都代表我在那個特定時間點的記憶。
快速瀏覽 Twitter 備份是回顧記憶最簡單的方式。我也經常使用關鍵詞檢索備份檔,把我想回憶的相關內容都找出來。這麼做有效的原因是,當初在撰寫每則訊息時就已經為日後的檢索作準備。我都會儘量讓每則訊息自我完備。清晰的訊息通常也會有分享的價值,但分享從來不是我使用 Twitter 的主要目的。
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合。如果原本會被遺忘的想法都被記錄下來,當你把不同時空的相似內容搜尋出來時就會看出形態。那是從其中的任何一點都看不到的。《Taiwan 2.0》的「推特」類別的文章其實就是我對自己的電子記憶的後設(整合)分析。這也是電子記憶有趣的地方。
Flickr 相簿
從 2005 年開始使用至今,我的 Flickr 相簿已累積了超過 16,000 張照片,其中超過 96% 有拍照地點的經度、緯度與高度等地理資訊。所以幾乎每張照片都會精確地告訴我那是什麼時候在哪裡拍的。只要瀏覽照片,我就會知道,非常精確地,我什麼時候在哪裡看到什麼或做了什麼。
照片比起文字往往是更有效的記憶提取線索,而用不同的方式看照片可以幫助自己提取不同面向的記憶。例如我的「摩斯漢堡」相簿記錄了我何時去哪間門市吃了什麼,我也可以用月曆的方式瀏覽以快速回憶當月活動狀況。當然,我還可以搜尋。例如搜尋「貓」就可以知道我在何時何地看到什麼貓。
GPS 軌跡
我從 2008 年 2 月開始使用 GPS 軌跡記錄器,至今已累積了近 500 條軌跡。這些軌跡通常不會上傳到網路,僅極少數上傳到 EveryTrail。原始的軌跡檔必須整理過才適合上傳到軌跡分享的網站,過程太費工,我常常懶得做。而電腦端的軌跡管理軟體的功能又很弱,GPS 軌跡的檢索是最麻煩的。
還好絕大多數記錄 GPS 軌跡的行程我也都會拍照,事後也都會利用軌跡檔作相片定位。所以我還是可以根據照片先回憶起某年某月某日去了哪裡,再到電腦裡把相對應的 GPS 軌跡檔找出來。有了軌跡檔,我就可以知道更精確的資訊:某年某月某日幾時幾分幾秒我在空間中的哪一點。
為什麼上傳
或許你會問:「如果只是個人的電子記憶,為什麼要上傳到網路上?」
你上傳到網路的電子記憶就是你個人在網路上永久存在的方式。也是你的代理人,全年無休地幫助別人認識你。我在〈太空站與部落格〉說過:
不論是個人網站或部落格,都是一種個人在網路上永久存在的方式。我們把自己思考的一部分轉換為文章、照片、影片、或程式碼,一點一點地送上網路。然後,像建造太空站一樣,在網路中將它們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這個結構,就是個人在網路上的表徵或代理人。換句話說,就是個人在網路上存在的形式。
把時間拉長。當你死後,你在網上永久存在的電子記憶就是一種數位永生。就像 Gorgon Bell 在書裡說的:
如果你的電子記憶能夠完整保存,當你過世後它就可以代代相傳。有一天後人也許會想問你問題,你的電子記憶則會回答他。也就是說,你以數位形式得到了永生。
延伸閱讀:我的電子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