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電子記憶

七十五歲的微軟研究員 Gordon Bell 寫了一本書,《Total Recall》,描述他在過去十年如何利用資訊設備輔助自己的記憶。例如,他掛在胸前的微軟實驗性產品 SenseCam 每隔一段時間就自動拍一張照片,並記錄拍照時的經緯度。我是認知心理學家,對人類記憶的不可靠了解甚深。因此,即使我不像 Bell 有那麼炫的設備可以用,也早已開始使用各種電腦軟硬體與網路服務輔助自己的記憶。

Twitter

Chih-Hao Tsai (hao520) on Twitter

如果我希望能在自己的長期記憶中記住剛剛想到或看到的事,我會試著在 Twitter 上把它用文字表達出來。這並不是把網路服務當作延伸記憶,而是利用嘗試表達的過程促進深層思考。我開始用 Twitter 只不過是一年前的事,但這一年來發出的超過 1,300 則訊息幾乎全是為了這個目的。

要把一件事情用適合一般人閱讀與理解的形式描述,還得壓縮在 140 字以內,需要大量的分析與規畫。人們會記得哪些事情,往往不是因為機械性地背誦,而是因為深層的思考。對一件事情思考的層次越深,它就越有可能跟記憶中的其他記憶連結,讓你比較不易遺忘。

「記憶」延伸閱讀:筆記本認知心理學:大腦的逆向工程

GPS 軌跡記錄器

Nokia N82 and Wintec WPL-1000

當我們在空間中移動時,認知資源幾乎全被分配到路況。若仍有剩餘的注意力,多半也會用於思考自身相關的事情。我們平常不會想要精確記錄自己什麼時候在空間中的什麼位置,即使想記也無法以自身的記憶完成。這時,GPS 軌跡記錄器就派上用場了。從 2008 年初開始,至今我已累積了將近 300 條在空間中移動的軌跡。

這些軌跡就是我的電子記憶。我平常出門一定會隨身攜帶 GPS 軌跡記錄器(除非是非常熟悉的通勤或買菜路徑),開機完成定位後就持續開啟,直到返抵家門。這些軌跡除了在電腦上檢視時可以幫助自己回憶什麼時候在哪裡,還可以用於相片定位,稍後會說明。

「GPS 軌跡記錄器」延伸閱讀:2009 盛夏.宜花東行我的旅行科技GPS 軌跡記錄器

數位相機

Flickr: hao520's Photostream

從 2005 年開始,我就把相機當成視覺經驗的取樣工具。 任何時候我都會隨身攜帶相機,讓我可以拍下吸引我注意的景象。然後,上傳到我的 Flickr 相簿。四年來,已累積了超過一萬張照片。以 2009 年為例,一至九月共上傳 5,196 張照片,平均每天 19 張,或每小時 0.79 張。

這些照片就是我的電子記憶。人的短期記憶容量十分有限,平常生活中來自感覺管道的訊息只有極少數會被注意,被注意的訊息又只有極少數會被記住,被記住的訊息又只有極少數記得好。但如果有照片的話,就能幫你記住那些沒被注意、沒被記住或記得不好的訊息。

「數位相機」延伸閱讀:相機:視覺經驗的取樣工具誰需要千萬畫素的相機

相片定位

Flickr: Explore hao520's photos on the map

GPS 軌跡記錄了我什麼時候在哪裡,數位相機記錄了我什麼時候看到什麼。將兩者結合,就有了完整的「什麼時候在哪裡看到什麼」的資訊。在這篇文章發表的時候,我的 Flickr 相簿裡的 10,070 張照片中有 95%、也就是 9,566 張附有地理資訊。

絕大多數的照片都是利用軟體配對 GPS 軌跡與照片的時間,自動完成的。少數拍照時沒有記錄軌跡的,就在當天晚上利用 Picasa 的「使用 Google 地球加入地理標記」功能,藉由相關線索(例如地址)在 Google 地球上找到拍攝位置並以人工方式完成定位。這步驟看來繁瑣,但若熟悉軟體操作且養成趁記憶猶新時做的習慣,沒多久就會做得很順手了。

「相片定位」延伸閱讀:相片定位的需求分析

智慧型手機

N82 A-GPS

智慧型手機有 A-GPS 功能,可以在幾秒鐘就完成衛星定位。再加上結合了數位相機,相片定位非常方便。萬一手邊剛好沒有 GPS 軌跡記錄器與數位相機,我就會用智慧型手機以拍照的方式記錄地理資訊。

即使有 GPS 軌跡記錄器,智慧型手機還是幫得上忙。像 GPS 軌跡記錄器這樣沒有 A-GPS 功能的 GPS 接收裝置,從開機到完成定位往往需要耗時一至數分鐘。若在這段時間需要拍照,就可以先用智慧型手機拍一張照片取得地理資訊,再用標準相機拍照。回到家中,再以人工的方式在 Picasa 與 Google 地球上根據有地理資訊的那張照片為其他照片定位。同樣地,這看來很費工的程序在熟練以後就覺得很輕鬆了。

「智慧型手機」延伸閱讀:療癒公路我不喜歡手機,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