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認知

什麼是學習?在詞典的定義中,「學習」指的可能是獲得新的事實、獲得關於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識、或是理解某些想法。這些說法有一個共通之處:學習涉及了認知表徵與歷程的改變。

這樣的改變是如何發生的呢?在台灣,一般人從小到大的學習經驗多半都是被動的。我們坐在台下聽課,聽老師在台上教我們那些事實,聽老師教我們做某些事的知識,聽老師教我們理解某些想法。在這樣的經驗中,我們總覺得像電腦一樣,應該原封不動地把老師教的東西都存起來,或是絲毫不差地執行老師輸入的指令。我們總覺得,那就是學習了。

然而,人是一種有適應性的、主動的有機體,而不是一部被動執行指令的電腦。我們的大腦是演化塑造出來的特化的計算系統,我們的認知能力是為適應性及功能性的行為服務的。我們過去習慣的學習方法,並未考慮到人的主動性,也未考慮到人類認知歷程的特性。因此,那其實是一種非常沒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有效學習必須建立在對認知能力的了解上。一般人總以為自己了解心理是如何運作的,然而那樣直觀的了解往往也是不準確的。在這場演講中,我將以實例說明主動學習的重要性與人類認知歷程的特性,並闡述其與學習、特別是終身學習的關聯性。如果能夠了解人類認知能力的特性,我們就更能發揮自己的潛力。

最後,我也會從認知與學習的觀點談網路在這幾年的變化。網路已成為我們主動學習與探索世界的主要管道之一,它讓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有學習的機會。但是網路上的龐大資訊量,也為現代人帶來資訊焦慮的問題。解決之道很簡單,就是了解網路發展的趨勢。了解網路,我們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網路實踐終身學習的目標,讓自己持續成長。

(這是 2006 年 8 月 12 日於 95 年度全國醫事放射師公會幹部訓練研習會所發表的演講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