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學品質應從建立師生互信做起

如果你走進台灣的任何一所大學,問任何一位教授對現在的大學生的看法,他一定可以隨口說出至少十項讓他頭痛的學生特質。如果你再問任何一位學生對現在的大學教授的看法,他一定也可以隨口說出至少十項讓他不舒服的教授特質。

在台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不論是大學教授對學生或是大學生對大學教授,都不再有足夠的信任。或許,校園師生關係只是忠實反映了台灣的社會變遷,因為台灣社會的人與人之間,真的變得愈來愈不容易互相信任了。

欠缺互信的社會,可以藉由制度讓它維持最低限度的運轉而不致崩潰。欠缺互信的大學課堂裡的教學與學習品質,卻不是制度可以維持的。大學教授與學生的自主性都很高,制度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一位不信任學生的教授,教學表現一定會受到影響。一位不信任教授的學生,也會因為內心的抗拒而影響學習表現。如此惡性循環,教學與學習品質如何提升?如果師生間不能建立互信,就算花再多錢投資軟硬體設備或建立各種制度,都無法真正有效提升教學與學習品質。

教授既是一門課的靈魂人物,自然就得擔負起建立師生互信的重責大任。建立互信的第一步,一定得由教授來走。幸運的是,台灣的學生還是很善良的。我的經驗是,只要你願意先解除武裝,給學生最大的信任與自由度,並用你的誠意讓他們知道,你相信他們不論在教室內外都會主動學習,也相信他們除非有特別重要的事否則都會來上課,你將會發現,你的學生也會給你同樣程度的信任。

建立互信需要耐心與時間,並不是第一堂課說說就可以了。畢竟,學生不會立即相信你說的話。你需要利用連續幾周的課程,向學生證實你是言行一致的。你要讓學生知道,你不會明明說了不點名可是看到出席率低又罵人。你更要以實際的表現讓學生知道,你是真的想要來和他們分享知識與經驗的。你要用心備課,更要準時、甚至提早進教室。你也要經常提醒自己,你不是去念投影片的,而是去跟學生說話的。你要讓學生覺得,聽你講課是一件既快樂又有意義的事。

學生都是敏感的,你的用心他們一定感受得到。學生也都是善良的,他們感受到你的用心,就會儘量做到你對他們的期待。你不需要耳提面命,他們就會主動學習。你不需要點名,他們就會經常來上課。你不需要問「有沒有問題」,他們自然就會來找你討論問題,聊到午餐時間都過了你們還想繼續聊下去。

最近幾年,許多學校都設立教師成長中心,教育部更制定了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目的都是為了尋找提升大學教學品質的方法。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如果師生互不信任,很多原本可以改進教學品質的方法就會事倍功半。唯有建立師生互信,這些改進教學品質的方法才能夠真正產生正面的效果。

延伸閱讀:教學感言老師與教書匠醫學生的出席率與醫學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