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的心理:再談網際網路上的真實與虛幻

去年寫過一篇談「好時光病毒」的文章,這回談談另一個案例。

這些年網路上流傳著一則佈告,大意是說你只要寄若干元給名單上的幾個人,然後將你名字加入名單,再把名單的第一個擠掉,重新貼於各大討論群。

然後你就會賺錢。那則佈告的假定是,看到你張貼的百分之若干(故意用很小的數字)會寄錢給你,而那些寄錢給你的每個人又貼數百封。每個人貼的數百封又有百分之若干會被回。依此類推,直到你被擠出名單時你已賺了大錢。

好,舉個簡單的例子。單位金額是 100 元,名單 5 人,每次張貼 250 封,每次張貼的 250 封 有 10 人回。佈告說你總共可收到 100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0 * 111,110 =11,111,000。

一千一百萬元,很多的錢。多少人寄給你的呢?那則佈告不敢告訴你,我來告訴你。因為沒人會重覆寄錢給你,所以每一筆錢都是不同的人寄的。人數是十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人。

仔細想一下這個人數,把它跟台灣一般估計的網路使用者人數做個比較。你會發現根本沒這個可能,你貼一篇佈告說要給一百元,我看你都收不到這麼多回信。

問題在那則佈告假定每個人每次發出的 250 封,都會有 10 人回。這是不正確的假定。

比較實際的假定:母群是台灣的 Usenet 討論區的使用者,那麼:(1) 在遊戲週期內(由第五名到掉出去)這個母群的人數基本上是固定的,真的會回這種佈告並寄錢佔非常低的比例,而這個比例也是固定的;(2)按照佈告的遊戲規則,在一個週期內不會有人重覆寄錢。

佈告的假定則是,把每個人每次丟 250 封信,都當成獨立的事件。而這很顯然是不正確的假定。 因為,我若回了某一個人貼出的 250封信之一,就不會回其他人貼的了。 所以,每個 250 封信會收到回音的機率是遞減的,而不是相同的。

因此,事實是,你賺不了什麼錢,搞不好賠錢的機會還大些,因為你要先丟五百元出去。

和「好時光」類似,在我看來這又是另一種型式的病毒。這東西不會讓你賺錢,也不會讓你賠太多。它主要的目的,就像病毒,是繁殖與擴散。這病毒侵犯什麼?又憑什麼繁殖與擴散呢?你大概猜到了,不是電腦程式,不是網路本身,而是網路的使用者。只是,個人以為,這類賺錢廣告病毒玩的數字遊戲比較容易識破。而且一般人就算看不懂它說什麼,基於我們對社會現實的認知,也不會去相信或理會。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因為人都想賺錢,它是會吸引到一些人去相信去做的。而它也知道信者不多,所以要求每個人再發出去的量也很大,多半要求兩三百封。而「好時光」則設計得比較仔細,但也比較不道德一點,畢竟它是利用人類的良心繁殖自己。

最後我還是要提醒諸位,下回看到這類賺錢廣告時別急著開罵。好好想想網路快速普及後,對人文、對人性造成的衝擊。然後再看看這些網路病毒,你會不會開始覺得它們既可恨又可愛了呢?可恨,是因為它們利用人性;可愛,則是它們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檢驗人性,在這個真實與虛幻並存的網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