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簡報:說一個精采的故事

研究者(以及正在學習做研究的學生)經常需要上台分享自己或別人的研究成果。學術論文雖然嚴肅,但本質上每篇論文都還是一個故事。把故事說得精采,論文簡報就作得好。我以二十分鐘的簡報長度為例,簡要提示時間分配與內容組織的原則。

Presentation Structure

第 1-2 分鐘

在兩分鐘以內以一兩個實際現象為例介紹你的研究主題。實際的現象能讓聽眾快速有感,進而感到好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為什麼了解這個現象是重要的?現象原本就是所有科學研究的起點,不論哪個領域。如果你無法在兩分鐘內把現象描述清楚並讓聽眾覺得有趣且值得在意,你不是真的懂你在說什麼或做什麼。

第 3-5 分鐘

在三分鐘以內回顧重要文獻。不是窮盡式的,而是精挑細選少數幾篇。你必須連接前一段的現象,以及聽眾被喚起的好奇心,利用文獻來回答那些「為什麼」。這三分鐘內回顧的每一個文獻都必須讓聽眾覺得「啊,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在這三分鐘結束時,一定還有些「為什麼」是前人的研究沒有回答的。這時就輪到你的研究上場了。

第 6 分鐘

延續前兩部分的脈絡,以一分鐘以內的時間介紹你的研究邏輯:你的研究要解答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為什麼你可以解答前人解答不了的問題?

第 7-16 分鐘

實徵研究的論文簡報重點永遠在你自己做了什麼,而不是別人做了什麼。儘量把最多的時間用來分享自己的研究發現。如果你做了一個以上的實驗,通常是因為第一個實驗沒有完全解答你想解答的問題。所以,記住,你還是在說故事。每一個實驗,都在解答前一個實驗解答不了的問題。

在實際寫作論文時,通常我們會先以文字或圖表呈現研究發現(結果),然後在研究問題的脈絡中解釋這些發現的意義(討論)。作簡報時,這兩部分是融合的。不要把結果與討論的投影片分開。你在以圖表報告研究發現時就要立即跟著解釋它們的意義。你要解釋哪些資料,就要讓聽眾一直看到那些資料。

第 17 分鐘

利用一分鐘的時間總結你的研究,把故事說完。你剛剛說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啟示是什麼。這一分鐘會很像研究的重點摘要:針對某個有趣且重要現象,你發現了什麼,你的發現的價值又是什麼。

第 18-20 分鐘

保留至少三分鐘的討論時間,與聽眾互動。這三分鐘也是緩衝時間,當你講到一半就有人迫不急待問你問題時,也會佔用到這三分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