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應用程式開發者的六個建議

日前應邀擔任趨勢科技 2012 應用程式創意大賽台灣區決賽評審。年輕學生的創意與活力讓我印象深刻,我在台下也獲得不少啟發。我在比賽結果之後的座談會上分享了一些心得。趁記憶猶新,整理與延伸如下。

2012 Trend Micro Programming Contest

1. 別紮稻草人

不要只是因為你觀察到既有的工具有些小缺點就把它批評得一無是處,然後急著開發自己認為功能相同甚至更強的工具。如果你無法充分了解舊工具在哪些脈絡用哪些方式解決了哪些人的哪些問題,就無法確保讓舊工具能夠被接受的關鍵優點在新工具中被保留,新工具當然也不容易被接受。

2. 牽好使用者的手

人是習慣的生物。如果人們用一種現成的工具可以解決十種問題,即使每種的解法都只有八十分,也不會有動機學任何一種可以把某個問題解到一百分但只能解那個問題的新工具。面臨新問題也一樣,他們會先嘗試舊工具。如果可以做到六、七十分,就不會有動機去學新工具。習慣當然可以被改變,但需要細緻的引導。你必須尊重使用者過去的經驗,才能為他們帶來更好的體驗。

3. 別急著找解法

每一個程式都是針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但你確定你解的是正確的問題嗎?從小到大,我們往往被要求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卻很少有機會問為什麼。問「為什麼」是很重要的。你必須不斷地問為什麼,問自己,也問潛在的使用者,才能找到真正的問題。如果解錯了問題,就算你的程式有極佳的易用性還是不會有人用。

4. 多認識跟自己不一樣的人

別再迷信「把自己的生活做成工具放上網路就會有很多跟自己一樣的人用」。尤其是生活習慣同質性高的學生社群,繞來去差不多就是那些點子。你想得出來的別人早想出來了,你做得出來的別人早做出來了。你應該儘量去接觸與了解那些跟自己不一樣的人,越多越好。那會讓你比別人更有機會找到更多未被滿足的需求,並轉化為設計的靈感。

5. 多觀察與體驗各種型態的生活

從桌機到筆電到平板到手機,體積越小的裝置可攜性越高,能夠進入的生活脈絡也越多樣。應用程式要有價值,就必須能夠在這些多樣的脈絡中幫使用者解決問題。應用程式當然有技術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成分。你如果不去親身觀察與體驗各種生活方式,只是關起門來是想像不出來的。

6. 發現需求,啟發想像

使用者需要的不是工具,而是生活中的問題被解決。當你進入脈絡深入觀察人們的生活,發現既有工具解決得不太好但你可以解得更好的問題,你就發現了真實的需求。當你能夠讓人們相信問題能夠被你開發的工具解決,你就啟發了他們對新工具的想像,讓他們產生想要新工具的意識。這才是真正的創造需求。

(原發表於 2012-07-23 WIRED.tw。)

延伸閱讀:社交的未來記憶的未來台灣 Web 2.0.10台灣 Web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