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閱讀器:以讀者為中心的觀點

Books: Electronic and Real Ones在剛閉幕的 2010 年消費電子展(CES)上,電子書閱讀器大概是最風光的產品之一。台灣也趕上了熱潮,去年年底成立了「電子閱讀產業推動聯盟」。然而,當我看著過去這段時間國內外關於電子書的討論時,總覺得少了什麼。以裝置或內容為主軸的討論太多,但以讀者為中心的討論太少。身為閱讀心理學家,我想我就先簡短說說自己的觀察吧。

何謂閱讀(What Is Reading)

閱讀是什麼?閱讀心理學家 Keith RaynerAlexander Pollatsek 在 1989 年出版的《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對閱讀定義如下:

「閱讀是從頁面抽取視覺訊息並理解文句意義的能力。」

“Reading is the ability to extract visual information from the page and comprehe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這也是閱讀心理學界對「閱讀」普遍接受的定義。不是看地圖那樣的「讀」,不是檢查文章錯字那樣的「讀」,也不是快速掃描報紙了解當日股市行情那樣的「讀」。簡言之,就是仔細的閱讀。也許是一個詞,也許是一個句子,也許是一個段落,也許是一篇文章;當然,也可能是一本書。只要是以理解文句意義為主,那就是閱讀。一般人的「閱讀就是讀書」、「閱讀啟發心靈」或「閱讀累積知識」等想法,其實都太狹隘了。

行為腳本(Behavioral Script)

幾乎所有的讀者都有一樣的閱讀時間與內容長短分佈型態。每次閱讀的時間一般來說是很短的,從數十秒到數分鐘。每次閱讀的內容也是很短的,從數十字至數百字。閱讀材料最短的如電視字幕、手機簡訊、電子郵件與新聞標題;稍長的則有電子郵件與新聞內文、網路文章、各式文件等。以更長的時間(例如三十分鐘以上)持續閱讀更長的閱讀材料(例如五千字以上的文件或書籍)的次數相對來說非常少。

閱讀次數最多的短時間閱讀通常需要「快進快出」。這些閱讀通常發生在我們工作與生活的空檔,讀者要把握時間快速進入與離開閱讀狀態。最適合這種情況的手持裝置其實是手機;電子紙的反應還是太慢, 閱讀器的體積還是太大,顯不出優勢。長時間持續閱讀又是另一回事了,電子紙比起液晶螢幕還是比較不會讓眼睛感到疲累的媒介。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

電腦與手機或許不是最佳化的閱讀裝置,卻是讀者使用頻率最高的、互動性強的閱讀裝置。鍵盤、滑鼠或觸控,不論使用者以任何形式輸入,裝置幾乎都會即時回饋。此外,這些裝置的螢幕也都是彩色的,比起單色或灰階更能傳遞更有真實感的視覺體驗。最後,這些裝置都是多功能的,至少可以上網。

就算是十年前的 PDA 的互動性也比現代的電子書閱讀器強,讀者上次看到黑白螢幕的手持裝置也已經是十年前的手機了,而讀者從照相手機到智慧型手機也早已經習慣多功能裝置。「反應快速,彩色顯示,可以上網」,這是讀者已經習慣且期待的手持裝置基本特性。在這樣基於長期累積的經驗產生的期待之下,反應慢、只有灰階顯示、又不能當電腦用的電子書閱讀器,就顯得不有趣且沒有吸引力了。

中文閱讀(Chinese Reading)

現代手持裝置的小尺寸高解析度(DPI)的顯示環境能在小空間內顯示易識性高的中文字型。原本中文的訊息密度就比英文高:中文平均詞長只有 1.5 個字(中研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英文平均詞長則有 4.7 個字母(Brown Corpus)(再加上詞間空白就是 5.7 了)。易識性(legibility)相當的情況下,每個中文詞佔的空間比英文詞小很多。換句話說,中文讀者在每個畫面能讀到的訊息量要比英文讀者能讀到的多得多。

這也讓電子書閱讀器的優勢在中文世界更不容易突顯出來。同樣的訊息量,英文原本就需要比中文多的空間顯示。在英文閱讀,顯示空間較大的電子書或許在短時間少量閱讀的情境還是有一些優勢。但這個優勢在中文閱讀就減弱了。

前瞻:閱讀器與閱讀心理

目前的電子書閱讀器並沒有針對讀者的行為腳本、心智模式與文字特性作最佳化的設計,不可能成為像筆電或手機一樣的大眾產品。它們比較像是還在「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階段的工程原型,是一種「用於展示電子紙可能用途的裝置」。因此,能滿足的閱讀需求其實並不多。從美國「閱讀器與書店結合」的模式(Amazon KindleBarnes & Noble Nook)也看得出來,目前的裝置特性頂多也只能代替紙本書籍。

需求當然是可以被創造的,但是不會發生在這一代的閱讀器。即使是多功能的智慧型手機都還沒有辦法與人們的行為腳本充分結合,目前侷限性仍相當大的電子書閱讀器就更不用說了。不要忘了,閱讀是一組高度複雜的認知技能。事實上,閱讀是人類有史以來發明的最複雜的認知活動。適合閱讀的裝置沒有那麼容易設計。

從 1908 年 Edmund Burke Huey 的《The Psychology and Pedagogy of Reading》出版至今,一百年來閱讀心理學家對閱讀歷程累積了相當多的了解。如果電子書閱讀器的設計能夠從閱讀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獲得一些啟發,一定可以帶給讀者更好也更全面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