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一般人並不常使用標準指法在電腦鍵盤上打字。在電腦普及之前,英打是高職商科才會學到的專業技能。中文電腦普及後,絕大多數的中文輸入法並不需要標準指法,使用者也就用自己發明的方式按鍵。唯一的例外是行列輸入法,字根定位與手指動作結合,十指必須在標準鍵位才能順利打字。我使用標準指法打字的習慣,就是二十年前學行列輸入法時養成的。一旦學會了指法,之後的英打也一樣快速。
這些年來,我一直使用標準指法輸入中英文。哪一個字根或字母在哪一個鍵,主要依賴手指動作的記憶,而非視覺的回饋。基本上我打字時不需要看鍵盤,就算鍵盤是空白的也無所謂。對習慣標準指法的人來說,鍵盤之於手就像鞋子之於腳。適合雙手尺寸與結構的鍵盤才好打字,就像合腳的鞋子好走路一樣。所以,電腦愈做愈小,鍵盤卻沒有跟著變小。
這就是為什麼我有「鍵盤情結」。看到那些只能透過觸控筆或手指在螢幕上戳來戳去的智慧型手機,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我比較喜歡那些附有 QWERTY 鍵盤的裝置,即使鍵盤小到無法以雙手打字,還是比沒有鍵盤好。小鍵盤上的按鍵相對位置不變,就算只能用兩隻手指操作,還是能依賴習慣的「上」、「下」動作操作。但是行列輸入法就不方便使用了,因為不能用十指並用。在這樣的鍵盤、以及一般手機的數字鍵上,我就會改用漢語拼音輸入中文。
說來有趣,小型裝置內建 QWERTY 鍵盤的趨勢好像是這幾年才出現的。記得 2002 年時,我想買一台 PDA。起初我設定的條件就是要有 QWERTY 鍵盤,後來才沮喪地發現幾乎所有類似的裝置都沒有鍵盤。BlackBerry 還沒有來到台灣,Palm Treo 的流行也是後來的事。我那時只得放棄對鍵盤的堅持,買了 Palm m515。
說到英打的標準指法,台灣的資訊產品設計者好像也不太熟悉。就以我的華碩 Eee PC 701 為例,右邊的「Shift」鍵不僅特別小,位置也特別怪異,跟「/」中間還隔了一個「PgUp」。打字時,右手小指要跨過「PgUp」才按得到「Shift」。而且因為按鍵很小,還不一定按得到。這種與標準桌上型電腦鍵盤不一致的設計,不僅不好按,還很容易按錯。我其實有點訝異,這麼明顯的問題在產品設計與測試過程中為何沒有被發現。難道 Eee PC 的開發團隊之中沒有任何一位有用右小指按「Shift」鍵的需求嗎?
Eee PC 的鍵盤設計,讓很多人都覺得很苦惱。直到今天,我都還不習慣右邊的「Shift」的位置。EeeUser.com 的 Eee PC Wiki 還有一篇專文「How to move the right Shift key」,教你如何把右邊的「Shift」和「PgUp」對調、把「End」和「PgDn」對調。包括系統設定,以及把按鍵本身拔下重裝。我因為怕按鍵拆了裝不回去,而不太敢嘗試。
QWERTY 鍵盤原本就不是為輸入中文設計的,各種中文輸入法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指法。在這種情況下,鍵盤較不被使用者與產品設計者重視,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換個角度想,或許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機會擺脫鍵盤情結的糾纏,發展出更適合中文的輸入介面呢!只是,如果要考慮國際使用者,台灣廠商還是得在 QWERTY 鍵盤上多用點心。
延伸閱讀:我的拼音與簡體字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