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數位落差:從 Web 1.0 到 Web 2.0

2 月 20 日的中國時報有一則報導:「選北高市長,先上網『尬』」。報導中提到,「架設個人網站或部落格,成為政治人物搶攻年輕選票新寵,有意參選北高市長的藍綠參選人,紛紛選擇網路發聲」。我看到這則報導,第一個反應是「這些人還真是不知今夕何夕」。後來看到徐子涵(Schee)也有類似感觸,他以「仍然停留在七年前的競選網路策略」來形容這則報導描述的現象。

這則報導突顯了新的數位落差:從 Web 1.0 到 Web 2.0。這些有心參選北高市長的人,或許架設了個人部落格,用途卻跟一般網站一模一樣:張貼競選文宣。基本上,他們是以 Web 1.0 的心態在使用 Web 2.0,這實在有些東施效顰。不要說是吸引年輕族群了,連中年族群都吸引不了。經常閱讀部落格的人,一眼就認得出哪些部落客是冒牌的。更慘的是,如果他們在決定參選後才想到上網架個網站或部落格,那麼他們就落後了整整兩代的數位落差:從不上網到 Web 1.0,再從 Web 1.0 到 Web 2.0。

我們也必須體認,數位落差,不管是傳統的或新的,在我們的社會仍普遍存在,而且問題並不小。隨便舉個例,我們很不容易在台灣本土的網站上看到好用的 Ajax 介面。即使是用傳統技術設計的網站,在設計時也多半未作過仔細的易用性(usability)分析。整體而言,台灣的網路環境對使用者是很不友善的,這樣的環境也讓數位落差的問題不易獲得改善。不知民間疾苦、自己其實也不太上網的政府高層,往往由一些很表面的數字,例如家戶上網的比率,就沾沾自喜地以為這樣就可以縮減數位落差了。

Web 2.0 固然有一般人難以搞懂的技術面,但真正重要的是易用性。新的技術讓網路更好用,讓更多人更方便在網路上做各種事情,進而改變了網路上的文化。舉例來說,部落格讓人們不需要懂得寫網頁也能發表文章,就讓更多人的聲音出現在網路上。網路上的文章不論在質和量上,都和從前不同,這也影響了人們在網路上的閱讀習慣。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也讓他們有機會建立新的世界觀。

那些表態參選市長的人,跟不上時代卻自以為走在時代前端。這樣的人,不可能有遠見,更不可能有寬廣的視野。尤有甚者,那種「快選舉了,趕快弄個網站或部落格表示自己跟得上潮流」的騙選票的心態,更不足取。有這種心態的人,不會有敏銳的觀察力,更不會有主動學習的精神。這些人就算當了市長,不但自己無法跨越數位落差,也絕對無法幫助市民跨越數位落差。

延伸閱讀:粗糙又原始的選舉文化了解技術,才能了解世界「跨越數位落差」不等於「微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