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又原始的選舉文化

任何人只要仔細觀察台灣在各級選舉期間的大小選舉活動,都會得到一致的結論:台灣的選舉文化,既粗糙又原始。就像廁所從茅坑升級到抽水馬桶,但人們的使用習慣沒有升級:上廁所不沖水、不定期刷馬桶、糞便堆積如山……。總統直選又如何?選舉文化沒有提升,台灣的民主就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

台灣的選舉文化粗糙,因為從總統與中央民代候選人到鄉鎮市長與地方民代候選人,台灣的候選人向來只有過度簡化與情緒化的口號,沒有實質的政見。台灣的候選人只想勝選,不想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台灣的候選人只有煽風點火的能力,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台灣的候選人只有反射式的表面行為,而沒有結構化的深層思考。台灣的候選人也少有能用口語或文字流暢表達自己的想法者,絕大多數的候選人連講或寫個幾句沒有語法錯誤和不當用詞的句子都很困難。

台灣的選舉文化原始,因為從總統與中央民代候選人到鄉鎮市長與地方民代候選人,台灣的候選人彷彿還活在三百年前。台灣的候選人到了選舉期間就在街上到處插旗,或懸掛大型競選廣告看板,或站上俗不可耐的宣傳車遊街,或拿著擴音器對著人群喊叫,或在街角對著不特定對象死命地鞠躬。這些人彷彿是三百年前的人走過時光隧道到現在的台灣來選舉的,完全不知今夕何夕,也完全不了解由傳播與通訊技術建構的現代社會。

有人會說,那不是粗糙與原始,而是本土化。事實是,那些把這些現象定義為本土化的本土化基本教義派,才是污名化本土化的真兇。本土化永遠不可能等同於粗糙與原始,本土化永遠不可能等同於對不合理現狀的合理化,本土化更永遠不可能等同於對於自我成長的抗拒。

有人會說,選民就吃這一套。事實是,那些不知今夕何夕的候選人,只活在自己幻想出來的世界,把選民想簡單了。你不懂得思考,不表示你的選民也不懂得思考。你沒有視野,不表示你的選民也沒有視野。你的表達與理解能力不好,不表示選民的表達與理解能力就跟你一樣差。

話又說回來,每一位台灣人也都得為粗糙又原始的選舉文化負點責任。除非未成年或被褫奪公權,每一位公民都有被選舉權。為什麼到了每一次的選舉,最後都只有三流的公民出來參選?而選民只得從這些三流公民中想辦法選出比較不爛的?在台灣,參選好像變成三流公民的專屬活動,跟加入幫派一樣。對一般人來說,參選就好像是自取其辱,是傷害自己且會讓家人蒙羞的。

台灣粗糙又原始的選舉文化讓許多人不願意參選,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心智正常的公民都自私地只想到自己,台灣的選舉文化就永遠不會改變,每次的選舉也還是會讓像你我一樣心智正常的公民痛苦一次。自以為一流的公民如果有機會藉由參選改變社會而不參選,充其量只能算是二流公民。唯有像你我一樣的一般人都願投入選舉,並且獲得像你我一樣的人的支持,台灣的選舉文化才有機會改變,台灣也才有機會跳出「三流公民治國」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