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閱讀的角度評估拼音系統

新竹師院台語所董忠司教授廿一日在一場關於拼音系統的公聽會表示,音標系統應直通國際,不要只通向中國大陸。把拼音系統當成音標系統的想法,在台灣很普遍,但不完全正確。標音是拼音系統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功能。

除了作為音標,拼音系統的主要用途,其實是用廣為流通的拉丁字母書寫華語。不管是漢語拼音或通用拼音,都規範了以詞為單位的書寫方式。拼音作為書面語,和各種文字一樣,是要被閱讀的。

閱讀是以視覺為主的歷程,拼音是否便利英語使用者發音,並不重要。其實英語本身的拼音,也是不規律的。例如「choir」裡的「ch」不念「chair」裡的「ch」的音;「pint」裡的「i」不念「hint」裡的「i」的音;「have」裡的「a」不念「gave」裡的「a」的音。以英語為母語者早就習慣他們自己不規律的拼音系統了。英語可能只有中學水平的一些台灣政府官員卻口口聲聲說某種拼音比較「符合英語發音規則」,實在是見識淺薄,以為人家的英語跟自己的一樣破。

閱讀歷程中,常接觸的詞可以直接由視覺辨識並自動產生語音,毋需先拼成語音再透過語音認詞。所以閱讀拼音時,視覺上的一致性比念起來像不像重要。今天不管你會不會漢語拼音,不管你念不念得出來,「zhongwen」就是「中文」。利用網路搜尋引擎 Google,找到約 26700 個「zhongwen」,卻沒半個通用拼音「jhongwun」。硬要拼得不一樣,只是給自己、給讀者找麻煩。

拼音系統不只是音標。識字的人一生當中,都會花大量時間在閱讀上。評估拼音系統,理當以在閱讀層次上的影響為主要考量。國語的部分採漢語拼音,應該是最適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