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以下是 2010 年 1 月至 2010 年 11 月間我在 Twitter 上分享的關於網際網路特性的觀察,共 40 則,分成六類:電影《社群網戰》、創新服務、閱讀與寫作、社群與討論、使用者行為、高鐵與台鐵訂票系統。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追蹤(follow)我的 Twitter 帳號:@hao520

Read More 2010 網路觀察

七十六歲的微軟研究員 Gordon Bell 去年寫了一本書,《Your Life, Uploaded》。書中描述過去十年間他如何利用資訊設備輔助自己的記憶,例如利用掛在胸前的微軟實驗性攝影機每隔一段時間就自動拍一張照片並記錄座標。我雖沒有那麼炫的設備可用,卻也早已開始使用各種技術輔助自己的記憶。去年寫的〈我的電子記憶〉介紹了我的記錄方式,這次我想談檢索的方式。

Read More 上傳你的人生

身為傻瓜相機的使用者,平時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把裝置的功能推到極限。例如,拍月亮,特別是拍出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徵。如果用全自動模式拍月亮,只會拍出一塊白色的圓餅。但這類裝置能由使用者控制的部分又不多,所以是個有點難度的挑戰。網上參考文件不少,例如林錫銘的〈傻瓜相機拍中秋月 圓滿意〉。我自己過去這段時間也作了些嘗試。剛好今天是中秋節,就把經驗分享出來吧。

Read More 傻瓜相機拍月亮

人的空間知識有兩種:路徑(route)知識與鳥瞰(survey)知識。兩種知識獲得的方式不同,在不同作業的表現也不同。智慧型手機地圖應用或任何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的開發者必須了解這些差異,才能設計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我先介紹兩種空間知識,再以衛星導航與 Google 地圖為例說明認知與設計的關聯。

Read More 從空間知識談地圖應用

我從 2007 年開始使用 Facebook,2008 年初開始使用 Twitter,同年年底開始使用 Plurk。三者之中,Twitter 是最主要的發表平台。我會把在 Twitter 分享的訊息再同步分享至 Facebook。至於 Plurk,我不發布訊息,只閱讀朋友動態,偶而參與討論。過去一年,我對三個平台都有一些觀察,也分享在 Twitter 上。

Read More Facebook、Twitter 與 Plurk:我的觀察

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常常會用一些無意義的假文(pseudo text)填充版面。目的是讓觀看者專注檢視排版效果,不會因為理解文句而分心。英文排版使用的假文通常由看起來像拉丁文的假詞組成,一般稱為 Lorem Ipsum。那麼,中文呢?我寫了個中文假文產生器(Chinese “Lorem Ipsum” Text Generator),可以產生由一般讀者認不得的中文字組成的假文。

Read More 中文假文產生器

在剛閉幕的 2010 年消費電子展(CES)上,電子書閱讀器大概是最風光的產品之一。台灣也趕上了熱潮,去年年底成立了「電子閱讀產業推動聯盟」。然而,當我看著過去這段時間國內外關於電子書的討論時,總覺得少了什麼。以裝置或內容為主軸的討論太多,但以讀者為中心的討論太少。身為閱讀心理學家,我想我就先簡短說說自己的觀察吧。

Read More 電子書閱讀器:以讀者為中心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