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

七十六歲的微軟研究員 Gordon Bell 去年寫了一本書,《Your Life, Uploaded》。書中描述過去十年間他如何利用資訊設備輔助自己的記憶,例如利用掛在胸前的微軟實驗性攝影機每隔一段時間就自動拍一張照片並記錄座標。我雖沒有那麼炫的設備可用,卻也早已開始使用各種技術輔助自己的記憶。去年寫的〈我的電子記憶〉介紹了我的記錄方式,這次我想談檢索的方式。

Read More 上傳你的人生

身為傻瓜相機的使用者,平時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把裝置的功能推到極限。例如,拍月亮,特別是拍出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徵。如果用全自動模式拍月亮,只會拍出一塊白色的圓餅。但這類裝置能由使用者控制的部分又不多,所以是個有點難度的挑戰。網上參考文件不少,例如林錫銘的〈傻瓜相機拍中秋月 圓滿意〉。我自己過去這段時間也作了些嘗試。剛好今天是中秋節,就把經驗分享出來吧。

Read More 傻瓜相機拍月亮

人的空間知識有兩種:路徑(route)知識與鳥瞰(survey)知識。兩種知識獲得的方式不同,在不同作業的表現也不同。智慧型手機地圖應用或任何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的開發者必須了解這些差異,才能設計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我先介紹兩種空間知識,再以衛星導航與 Google 地圖為例說明認知與設計的關聯。

Read More 從空間知識談地圖應用

在剛閉幕的 2010 年消費電子展(CES)上,電子書閱讀器大概是最風光的產品之一。台灣也趕上了熱潮,去年年底成立了「電子閱讀產業推動聯盟」。然而,當我看著過去這段時間國內外關於電子書的討論時,總覺得少了什麼。以裝置或內容為主軸的討論太多,但以讀者為中心的討論太少。身為閱讀心理學家,我想我就先簡短說說自己的觀察吧。

Read More 電子書閱讀器:以讀者為中心的觀點

我經常在各地演講。多年來,我在各地看過用過的所有資訊講桌都有嚴重的設計缺失。這就是為什麼在和邀請單位討論演講場地的軟硬體設備時,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對方說「別擔心,我們有資訊講桌」。聽完這話以後,原本不擔心也開始擔心了。

Read More 資訊講桌的迷思

七十五歲的微軟研究員 Gordon Bell 寫了一本書,《Total Recall》,描述他在過去十年如何利用資訊設備輔助自己的記憶。例如,他掛在胸前的微軟實驗性產品 SenseCam 每隔一段時間就自動拍一張照片,並記錄拍照時的經緯度。我是認知心理學家,對人類記憶的不可靠了解甚深。因此,即使我不像 Bell 有那麼炫的設備可以用,也早已開始使用各種電腦軟硬體與網路服務輔助自己的記憶。

Read More 我的電子記憶

相機對我來說不是社交活動的助興工具或藝術作品的創作工具,而是一種視覺經驗的取樣工具。人的記憶能力有限,一天之中大部分的經驗會被遺忘。所以我喜歡隨身帶著相機,遇到有趣的、意外的或困惑的事物或景象,就立即拍下來。開車時也會把相機放在旁邊,有需要時就在安全的前提下拿著相機透過擋風玻璃或伸出車窗拍照。通常只要我帶相機出門,GPS 軌跡記錄器也會一併開啟,記錄拍照時的位置。日後,這些附有地理資訊的影像就成為幫助回憶與思考的線索。

Read More 相機:視覺經驗的取樣工具

我用手機講電話的頻率極低,平均每天兩次:打電話一次,接電話一次。我也不用手機聽音樂,買手機附贈的有線耳機還躺在包裝袋裡。我最常使用的手機功能都是電話以外的,例如網際網路衛星定位數位相機。僅管如此,我對不熟悉的裝置總是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最近還是買了一隻藍牙耳機。在這篇文章中,我分兩部分報告我的觀察與分析。

Read More 藍牙耳機心理學

直到一年多以前,我旅行時都是以印刷的地圖與自己的大腦作為主要的導航工具,不太依賴衛星定位系統(GPS)相關的產品。這種情況在最近一年有了改變。現在,不論在國內或國外旅行,不論是步行、自行駕車或利用大眾運輸工具,我必定隨身攜帶兩種有 GPS 功能的裝置:軌跡記錄器智慧型手機。我的經驗是,善用這些裝置可以讓旅行更順利。

Read More 我的旅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