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昨日下午三時,知名精神科醫師陳國華被員工發現在診所個人休息室燒炭自殺身亡。社會大眾一定覺得震驚,無法理解一位協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專業助人者為何會選擇以自殺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個人認為,此時此刻我們要問的不應該是「陳醫師為什麼自殺」,而是「為什麼一位精神科醫師的自殺會讓我們震驚」。

Read More 專家的死結誰能解…

在某個深夜裡,你躺在床上,疲累但無法入眠。白天的工作、學業、生活、家庭或感情上的種種不順遂及隨之而來的壓力,不斷地在你腦中翻騰。幾分鐘前,你或許喝了不少酒,或許哭了一場,或許,你什麼都沒做。總之,你覺得不管做了什麼,都解決不了、也逃避不了那些帶給你壓力、讓你不快樂的問題。你無助地躺在床上,淚水流過雙頰,枕巾濕了一大片。你閉上雙眼,心中不只一次這麼想著:多麼希望今晚睡著之後,就再也不要醒來了!

Read More 自殺防治必須從小做起

包括台灣教師協會、台灣教師聯盟、北社在內的多個本土社團,十八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台客」一詞是中國文化霸權對台灣弱勢文化的欺凌,因此在多元文化的台灣社會中,不應存有「台客」的名稱。這些社團更呼籲,社會不應以「台客」稱呼侮辱人。

Read More 台客不俗

受虐的邱小妹妹成為醫院人球案,震撼了台灣社會。涉及此案的每一個醫療專業人員都認為自己沒有錯,而社會大眾則急於找出那些該為此案負責的人。於是,事發兩天後,我們就看到台北市衛生局長遭撤職,仁愛醫院兩醫師被記過。

Read More 邱小妹曾流失的機會

嘉義縣一處地下爆竹工廠發生爆炸,現場六人慘遭炸死。十年來,類似的事故已經奪走六十二條人命。同一天,交通部表示有意限制駕駛人視線範圍內不得裝置行動電視以維護行車安全,卻遭到部分計程車駕駛及行動電視業者反對。兩個看似無關的事件其實反映了同一種心理:人們對風險的知覺出了問題。

Read More 風險不知覺

跳樓逼婚,槍傷女友,教練殺死深愛的學生,計程車司機為排班衝突互毆。最近,很多人會問:我們的社會怎麼了?從心理學的觀點,這些表面上看起來沒有關聯的事件,其實具有同樣的深層本質:這些事件的當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差。更嚴肅的是,這似乎是台灣社會普遍的現象。

Read More 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部二十五日舉辦一場研討會,決議在強迫入學條例施行細則中,增訂強制中輟生家長接受親職教育的條文。許多中輟生來自弱勢或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應該是此一決議形成的原因。這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但未必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Read More 學校牆裡 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