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路人行道:氣爆的記憶,以及社區的現代化
高雄市苓雅區五塊厝這段三多路的人行道是十年前氣爆後連同道路一起重建的。它既是氣爆的記憶,也是社區的現代化。
Read More 三多路人行道:氣爆的記憶,以及社區的現代化高雄市苓雅區五塊厝這段三多路的人行道是十年前氣爆後連同道路一起重建的。它既是氣爆的記憶,也是社區的現代化。
Read More 三多路人行道:氣爆的記憶,以及社區的現代化週四中午十一點半左右,高雄捷運紅線從左營往美麗島的列車滿滿都是人。我很常在平日離峰時段搭車,很明顯感受到捷運的運量愈來愈高。實際統計也是如此。
Read More 公共運輸塑造城市感高雄捷運美麗島站是一個奇妙的空間。在這個城市裡生活的人在這個空間短暫相遇,一起走一段路,然後又回到自己的人生之中。
Read More 美麗島站是濃縮的高雄我常去的圖書館都是多樓層的。偶而使用只有單一樓層的圖書館也很有意思。會看到平常看不到的生態,例如讀報的長輩。
Read More 圖書館的看報社交今天有事跑了一趟屏東。下午搭台鐵回高雄,科工館站出站轉搭公車。司機非常好。
Read More 冷冷的天,暖暖的公車中國導演婁燁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是一部紀錄片風格的劇情片。2020 年初,一個電影劇組在武漢準備繼續拍攝一部十年前未完成的影片,遇上疫情封城。
Read More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回首防疫創傷,療癒未竟事務近日翻閱手邊的公共運輸史料,一路往回翻到 2006 年 11 月 5 日初次試乘高雄捷運的照片。距今整整十八年…
Read More 十八年前的高雄捷運:我們已經走得這麼遠了之前在〈我的隨身環保袋〉提到過,隨身攜帶的除了一般的聚酯纖維袋,還會有一個小塑膠袋。這個袋子唯一的功能就是裝便當。便當還真的得用這種袋子裝才穩。
Read More 我的便當袋公車上,一位老太太教老先生搭公車,像是夫妻。老太太說聽到播報要下車的站名就按下車鈴,然後要老先生按鈴。
Read More 公共運輸素養要趁早建立高市圖前鎮分館與鳳山二館乍看分屬不同行政區,實際上是同一個大區。前鎮崗山仔與鳳山五甲相鄰,原本大部分都是田。五十年前高雄開始發展工業,兩地因為臨近工業區,大量人口開始移入,形成市鎮。人多了先設學校,再來就是圖書館。
Read More 見證高雄經濟起飛的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前鎮分館、鳳山二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