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適應現代科技的能力比你以為的更好
在高雄使用 QR 碼搭乘公共運輸的使用者比較集中在青壯年。近日搭公車看到一位年約六十五歲的女士使用,是我到目前為止觀察到最年長的使用者。
Read More 高齡者適應現代科技的能力比你以為的更好在高雄使用 QR 碼搭乘公共運輸的使用者比較集中在青壯年。近日搭公車看到一位年約六十五歲的女士使用,是我到目前為止觀察到最年長的使用者。
Read More 高齡者適應現代科技的能力比你以為的更好一對年輕夫妻上了公車,還帶著嬰兒車裡的小孩。聽口音不是本國人。坐定之後開心地拍照,在暖陽中記錄這趟城裡的小旅行。
Read More 公車主流化是交通平權與發展觀光的關鍵我不太確定台灣孩子從哪一年開始流行過萬聖節的。若以 2001 年我剛從美國回台灣已看到此現象來推估,當年的小孩…
Read More 萬聖節已經是本土化且無包袱的台灣家庭節日了「陌生人之間的自然社交」是城市感的核心。在城市裡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經常很近,隨意來些交談可以化解尷尬。即使我這麼內向的人,以前在美國生活的經驗中這點還是我很喜歡的。
Read More 搭公車是最有「城市感」的社交生活在高雄搭了十五年公車,歷經捷運通車提升公車需求、縣市合併促進公車整合、公車民營化、城鄉票價一致化與交通月票幾個階段。深感公車逐漸邁向交通平權,但在高雄境內依然有城鄉差距。需要政府與業者更積極改善,以及大眾更積極使用。
Read More 高雄市公車的城鄉差距:縣市合併十三年之後的體驗荒廢的仁武西營區改造為公園,成為受到當地居民歡迎的休憩場域。看到陳其邁市長在臉書分享此事,就想利用公共運輸實地探訪。大社、仁武一帶我相當陌生,行程規劃挑戰不小。全程見聞皆已分享在社群網站。本文聚焦交通體驗。
Read More 楠梓、仁武公共運輸半日遊「行政院通勤月票」從名稱看得出來一開始就是鎖定通勤族群。但是從「移動作為一種服務(MaaS)」的角度看,通勤只是移動的一小部分。這個吃到飽的月票服務在通勤以外創造的價值其實更高。
Read More TPASS 消費者洞察與行銷:一些建議前幾天中午在高鐵左營站的台鐵便當攤位前,排了一條長長的買便當的人龍。你如果細看都是哪些人來買便當就會發現異質性之高。各種人都來了。
Read More 台鐵便當的魅力最近訪視獨立書店,交流時有經營者半開玩笑地說「現在還會讀書的都是老人了」。但是事實也差不多如此。人都會老,包括文青。
Read More 風簷展書讀:文青老了還是文青名作家李昂搭捷運請人讓座態度不好還發文公審,引發爭議。這事其實也反映社會結構變遷的兩個方向。 老人必須老得更好…
Read More 積極提升體適能與公共運輸素養,成為更值得尊敬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