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

陳水扁總統在最新一期的「阿扁總統電子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十年一圓足球夢」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建議「由政府選拔二十位年齡不超過十歲,體能優異的小朋友,提供每人每年一萬美金的公費,送到巴西最好的足球學校訓練十年,全部經費不超過兩百萬美金,畢業後並幫助爭取到世界第一流的職業球隊踢球,目標訂在2018年台灣要打進全球32強,揚威於世界杯的球場上。」

Read More 解析阿扁的足球夢

在台灣的百貨公司、賣場、餐廳或任何公共場所,總是會有許多小孩到處亂跑,而且不斷發出尖銳的叫聲。起初,我總會忍不住在心裡想著:「虎姑婆呀,出來把這些小孩吃掉吧!」後來想想,這些孩子會這樣,不是他們的錯,而是父母的錯。虎姑婆應該吃掉他們的父母才對,雖然,呃,大人可能比較難吃。可惜的是,現代社會沒有虎姑婆。就算有,吃人不僅違反法律,也不衛生。

Read More 吵鬧的小孩

東森新聞報報導,高雄縣長楊秋興三十日凌晨率隊督導執行「青春專案」,到鳳山市區網咖等營業場所查察。楊縣長說,暑假期間,青少年朋友因心情輕鬆,較易在外遊蕩,甚至整夜沉迷網咖,很容易被誘騙沾染毒品或發生意外。他呼籲青少年朋友,深夜不要流連在容易犯罪場所。

Read More 深夜臨檢網咖,不是讓青少年回家的最好方法

教育部早在十七年前就已解除髮禁,但據報導,目前多數國中仍實施髮禁。報導指出,學校實施髮禁是「為了學生的衛生和成績」,某國 中老師說可以經由孩子的髮型、服飾,及早發現孩子品行變壞的跡象。也有學校說,學生理短髮才有學生樣子,學校也好管理。

Read More 創造力 從髮禁解除開始

教育部二十五日舉辦一場研討會,決議在強迫入學條例施行細則中,增訂強制中輟生家長接受親職教育的條文。許多中輟生來自弱勢或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應該是此一決議形成的原因。這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但未必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Read More 學校牆裡 牆外

不久前,行政院游院長發表了一番「美國家長帶孩子去運動,台灣家長帶孩子去補習」的言論。之後,我特別透過媒體觀察了家長的反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課業繁重,不得不補習。也有家長表示,孩子小學畢業後進入國中,第一次段考考得不好,回家後哭著說覺得自己好爛。所以,帶孩子補習的理由是讓孩子考好一點,減少孩子的挫折感。我想,那些沒有投書各大媒體的家長,必然也持著類似的理由吧!然而,課業繁重,就非得補習不可嗎?孩子的挫折感,可以用補習來減少嗎?個人在此願和家長們分享一些個人的經驗與想法。

Read More 少一點補習,多一點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