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2 月 22 日在美國商會的活動中,陳水扁總統以「斷背山」比喻台灣和美國之的關係。3 月 8 日在歡迎諾魯總統的國宴上,他又以「斷背山」來比喻台灣和諾魯之間的邦誼。這個比喻實在太不適當,不適當到我覺得總統的醫療團隊應該請臨床心理師幫他作全套的心理衡鑑,最好再加上臨床神經心理衡鑑,看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絕不是侮辱國家元首,因為陳總統連續使用兩次這樣不適當的比喻,顯示他的認知能力出了很大的問題。

Read More 解讀阿扁心中的斷背山

2 月 20 日的中國時報有一則報導:「選北高市長,先上網『尬』」。報導中提到,「架設個人網站或部落格,成為政治人物搶攻年輕選票新寵,有意參選北高市長的藍綠參選人,紛紛選擇網路發聲」。我看到這則報導,第一個反應是「這些人還真是不知今夕何夕」。後來看到徐子涵(Schee)也有類似感觸,他以「仍然停留在七年前的競選網路策略」來形容這則報導描述的現象。

Read More 新的數位落差:從 Web 1.0 到 Web 2.0

陳總統 6 日參加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致詞時指出,兩岸經貿的往來必須在「小我」與「大我」之間有所取捨,在個別廠商的利益與整體國家的利益之間取得平衡。令人好奇的是,陳總統自己在「小我」與「大我」間如何取捨?這些年又有何改變?

Read More 阿扁的小我與大我

「高雄」是什麼?搜尋過去這段時間的新聞網站,第一眼看到的往往是哪個跟高雄沒有淵源的人又想參選高雄市長了。然後,跟著一些負面新聞,例如阿羅哈客運在台北市承德站的載客爭議,以及高雄捷運弊案等等。搜尋部落格,大部分是外地人來高雄的遊記,或外地人在高雄念書的日誌。搜尋網路搜尋引擎,除了機關行號的網站外,就是旅遊資訊。

Read More 我們需要怎樣的高雄?

上周六上午,陳總統在紀德艦成軍典禮上發表重要談話。對陳總統來說,在 TVBS 公佈民眾對他只有一成的滿意度民調之後,這原本應該是一個扭轉形象的大好機會。十分可惜的是,有關軍購案的部分是一大敗筆。陳總統對通過軍購案的殷切期盼,任何人都能體會,但他的演說卻無法讓反對軍購案的立委或人民改變立場。

Read More 幫阿扁尋回快樂與希望

任何人只要仔細觀察台灣在各級選舉期間的大小選舉活動,都會得到一致的結論:台灣的選舉文化,既粗糙又原始。就像廁所從茅坑升級到抽水馬桶,但人們的使用習慣沒有升級:上廁所不沖水、不定期刷馬桶、糞便堆積如山……。總統直選又如何?選舉文化沒有提升,台灣的民主就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

Read More 粗糙又原始的選舉文化

台灣大約從三、四年前開始,刮起一陣「繁體正名」風。正名的原因,似乎是因為「簡體」一詞,中的「簡」有簡潔、簡明之意,相較之下,「繁體」一詞中的的「繁」則有繁複、繁雜之貶意。

Read More 繁體與正體

BBC 中文網報導,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 10 月 3 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如果在 Google Maps 搜尋 “Taiwan”,出現的地圖右方註記的名稱是「台灣,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台聯立法院黨團抗議 Google 屈服中國壓力,昧於國際現實,傷害台灣主權地位,並呼籲全民一人一信向 Google 抗議,要求改正錯誤。

Read More 從中國打壓論看台聯立委的國際觀

包括台灣教師協會、台灣教師聯盟、北社在內的多個本土社團,十八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台客」一詞是中國文化霸權對台灣弱勢文化的欺凌,因此在多元文化的台灣社會中,不應存有「台客」的名稱。這些社團更呼籲,社會不應以「台客」稱呼侮辱人。

Read More 台客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