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做為一種技能
文建會上周末開始聯合推動「全國閱讀運動」,地方政府也都同步舉辦了推廣閱讀的活動。推廣閱讀的動機當然值得肯定,然而政府對「閱讀」的看法似乎過於局限在「文學」和「書籍」等閱讀材料的內容和媒介上,忽略了更根本的閱讀技能的培養。
Read More 閱讀做為一種技能文建會上周末開始聯合推動「全國閱讀運動」,地方政府也都同步舉辦了推廣閱讀的活動。推廣閱讀的動機當然值得肯定,然而政府對「閱讀」的看法似乎過於局限在「文學」和「書籍」等閱讀材料的內容和媒介上,忽略了更根本的閱讀技能的培養。
Read More 閱讀做為一種技能3 月 22 日,中國應用語言學會會長陳章太跟北京晨報說了一句話:「從 2008 年以後,在聯合國使用的中文一律用簡體字」。高齡 74 的陳教授一定沒想到,就這麼一句話,引發了台灣的簡繁大戰。
Read More 媒體不應煽動民眾情緒漢字拉丁化是二十世紀初期許多革命家的理想。或許因為太激進,難獲百姓認同,中共建國之後的文字改革變得非常保守。1957 年的「漢語拼音方案」基本上只是拉丁字母版的注音符號,並不是取代漢字的完整書寫系統。中國人民對 1956 年的「漢字簡化方案」基本上是滿意的,也不覺得再有廢漢字的必要。至於台灣,簡化都不搞了,哪有可能搞拉丁化。
Read More 網際網路與漢字拉丁化媒體(新華網)報導,聯合國宣佈從二○○八年起,中文文件一律只用簡體字。對於在台灣的繁體中文使用者來說,必定會擔心,簡體字是否會成為中文的統一書寫系統,讓繁體字走入歷史。
Read More 創造繁體字價值!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總發起人余光中倡議增加高中文言文教材比例,被教育部長杜正勝批評「腦袋沒轉過來」。杜部長的失言是事實,但有一個問題值得深思:增加文言文教材比例,能夠搶救什麼?
Read More 中學語文教育的問題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台灣的新聞媒體很喜歡用「超 + 形容詞」或「超 + 動詞」這樣的表達方式。我個人的觀察是,這種表達方式被新聞媒體使用得過於頻繁了。許多時候,「超」在其所出現的語境中,根本是冗贅的、不適當的。
Read More 別再「超」了!本周五,埃及渡輪 Al Salam Boccaccio 98 在紅海發生船難。目前已救出 389 名生還者,發現 185 具遺體。船上大約一千四百位乘客中仍有近千人失蹤,生還機會渺茫。以此情況估算,罹難人數可能高達一千人。
Read More 紅海船難「不是」鐵達尼號翻版農曆春節假期,大年初二,打開電視就在 TVBS 新聞台看到一則歧視外籍配偶的新聞,標題是「初二回娘家!大陸新娘搶搭小三通」。任何人只要稍微有一點語言與人際的敏感度,就知道「大陸新娘」一詞是對文化及性別的雙重歧視。TVBS 新聞台在應該強調客觀性的新聞報導中使用如此主觀的歧視詞彙,是極為不適當的。
Read More TVBS 新聞歧視外籍配偶2006 年 1 月 10 日,中國《新華網》在一篇題為「新『百家姓』出爐 李姓仍為第一大姓」的報導中提到,根據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補助的一項最新研究,中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如下:
Read More 台灣百家姓TVBS 新聞台(TVBS-NEWS)今天(2006-01-09)晚上 6:00-7:00 的報導中,有一則「兩岸三地」的新聞,標題是「超危險 雙腳殘疾卻開車趴趴走」。內容是中國河北一位下肢障礙男士駕駛改裝的汽車被警方攔下,因為中國「交通法規規定,雙腳殘疾人士並不能開車」。記者在新聞報導中公然歧視身心障礙者,TVBS 應該跟身心障礙者道歉。
Read More TVBS 新聞歧視身心障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