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與漢字拉丁化

ABC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漢字拉丁化是二十世紀初期許多中國革命家的理想。或許因為太激進,難獲百姓認同,中共建國之後的文字改革變得非常保守。1957 年的「漢語拼音方案」基本上只是拉丁字母版的注音符號,並不是取代漢字的完整書寫系統。中國人民對 1956 年的「漢字簡化方案」基本上是滿意的,也不覺得再有廢漢字的必要。至於台灣,簡化都不搞了,哪有可能搞拉丁化。

漢字拉丁化原本已經是歷史了。直到現代網際網路剛形成的 1990 年代初期,因為在網路上使用中文極不方便,這事又從過去式變成了現在進行式。記得在那個年代,台灣人遇到不能在網路上使用中文的情況,又不太會英文,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如果懂漢語拼音(或任何一種拼音),就好得多。中文不通,可以改打拼音。於是,許多人,特別是懂漢語拼音的人,開始在網路上用拼音寫中文。

在那樣的環境中,我第一次覺得漢字拉丁化的想法其實不是那麼激進。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只不過現在的人理性多了。即使漢字在網上不方便使用,人們還是知道這問題要以改良技術而非改革文字的方式來解決。

說來有趣,1980 年代個人電腦普及後,中文電腦很快跟上,沒有太多人覺得漢字阻礙進步。1990 年代,以拼音代替漢字書寫中文,反倒因為新的資訊技術(網路)而流行了起來。1996 年規範以漢語拼音書寫中文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公佈後, 漢語拼音更接近準書寫系統的地位。

可以這樣說:現在的漢字是中文第一式,「漢語拼音方案」加上「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構成中文第二式。

Unicode 逐漸普及後,漢字使用者已經很少遇到不方便的資訊環境了。現在在電腦和網路上使用漢字,幾乎和使用英文一樣方便。我說「幾乎」,是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電腦只能處理拉丁字母。如果有一天,所有看得到拉丁字母的電腦都看得到漢字,所有能輸入拉丁字母的電腦也能輸入漢字,那才是真的一樣方便。所以,即使到了今天,漢字拉丁化的技術驅力都還持續存在。

另一個漢字拉丁化的驅力,來自網際網路所帶動的、不同語言使用者間的大量資訊交流。這樣的交流,更突顯了漢字的相對弱勢。以拉丁字母拼寫詞彙,讀者就算不認識詞,也認得個別字母。這裡就有很明顯的不對稱:印歐語系的詞彙能夠以原始的書寫形式呈現於漢字書寫的文章之中,中文詞彙卻無法以漢字的形式進入以印歐語系的文章中。後者在技術上當然可行,但如果印歐語系的作者可以用讀者看得懂的字母拼寫外來詞,誰會用讀者看不懂的漢字來拼寫?

技術的進步為漢字延年益壽,但也讓漢字拉丁化死而復生。我個人的預測是,結合「漢語拼音方案」與「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中文第二式」,在可預見的未來雖不至於取代「中文第一式」,但一定會愈來愈普及。

延伸閱讀:Google 的「拼音漢字轉換」功能創造繁體字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