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

嘉義縣一處地下爆竹工廠發生爆炸,現場六人慘遭炸死。十年來,類似的事故已經奪走六十二條人命。同一天,交通部表示有意限制駕駛人視線範圍內不得裝置行動電視以維護行車安全,卻遭到部分計程車駕駛及行動電視業者反對。兩個看似無關的事件其實反映了同一種心理:人們對風險的知覺出了問題。

Read More 風險不知覺

中選會十四日緊急召開臨時委員會議,推翻原先決議,確定大選、公投選票誤投票匭視為無效票。行政院游院長表示,原本的決定並無問題,但既然在野黨有意見,就乾脆照他們的意見。先把遊戲規則講好,以免萬一有人輸了不認帳。

Read More 誤投票匭心理學

醫藥界十日舉辦「醫療失誤座談會」,會中以美國的統計數字估計國內因醫療疏失死亡或重殘的民眾,每天至少有近二十人。這個數字對一般民眾來說,或許難以接受。畢竟,人命關天,醫療人員怎麼可以犯錯?

Read More 知錯避錯

這幾年在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封用電子郵件傳遞的「病毒警告」,裡面說如果你收到一封題為「好時光(Good Times)」的電子郵件,千萬不要讀它,要馬上把它砍掉。否則你一讀它,它就會侵入你的硬碟,毀壞你的檔案,諸如此類。其他很多「病毒警告」,也都與此類似。都是說叫你不要讀什麼信或下載什麼檔案。例如有個警告說不要下載 PKZIP300.EXE。否則當你解開它時,它就會毀掉你的硬碟,還會影響傳輸速率在 14,400 bps 以上的數據機。

Read More 網際網路上的真實與虛幻

在青少年階段,面臨到自我認同的發展危機,也開始發展同儕團體間的人際關係。從某方面來看,電腦恰好扮演了幫助青少年自我認同的角色。青少年在操作電腦時,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和電腦獨有的、安全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他充分享受「控制」的滿足感,他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能夠控制環境,對邁向成年的青少年來說是很重要的,也促進了青少年的自我肯定;青少年也在人機關係中學到了「溝通與合作」,要控制電腦,他必須用電腦的語言,遵循一些規矩。更重要的,他可以犯錯而不用不好意思,因為除了他和電腦,沒有人知道。

Read More 青少年與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