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

我不算走路特別快的人,以往走在台北街頭經常被人超越。這一兩年我卻發現整個城市的步調慢了下來。大家都成了邊走邊看智慧型手機的低頭族。非常有限的注意力資源被操作手機這事佔去大半之後,在空間中移動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來。

Read More 注意力的未來

我住高雄,但幾乎每週都至少會上台北一趟。即使如此,台北車站對我來說仍然像個迷宮。除了搭高鐵抵達台北之後轉乘捷運或計程車的路線比較熟悉,偶而有需要在包含捷運車站與鄰近地下街的整個地下空間中移動還是經常迷路。這個問題在台北車站歷經將近一年的大翻修後依然存在。

Read More 北車迷宮

想像以下情境。你到外地出差,夜宿旅館。晚上肚子餓了,你拿著泡麵穿過不太明亮但頗有氣氛的走廊來到飲水機前。你看到如下的使用者介面。請問你要如何操作才能完成為泡麵沖熱水的任務?

Read More 飲水機的考驗

人們之於大部分的產品同時有兩種角色:消費者與使用者。前者強調交易與權利,後者強調使用與經驗。人們對消費者角色很熟悉,對使用者角色相對來說較陌生。認識自己的使用者角色是重要的:擁有足夠的使用者意識才能夠懂得鑑賞設計的好壞。這樣的鑑賞力不僅可以幫助自己認出好產品,也是促進產業升級的強大力量。

Read More 從「消費者」到「使用者」

我一直覺得華語世界欠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現代化的辭典。「以使用者為中心」指的是辭典要讓使用者有足夠的資訊判斷某詞在某語境的意義,以及是否適合以某種方式在某語境使用某詞。「現代化」指的是類似 COBUILD 的作法,以現代的真實語料為基礎,產生包括詞條、詞類、解釋、以及大量例句等核心內容。

Read More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現代化華語辭典

向來主打機海戰術的 HTC,今年開始採取新的命名架構。以「One」作為系列手機的共同名稱,再與「X」、「S」與「V」之類標示等級的字母或詞複合來命名。新的命名架構應該更有助於品牌經營,但很可惜的是「One」或許不是個很好的選擇。

Read More HTC 命名學

2011 年年底,我跟著胖卡到台南、屏東與台東演講,跟各地的非營利組織交流。我注意到非營利組織嘗試導入新技術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因此很難判斷技術的關聯性。看著胖卡用心協助這些組織發現需求與尋找解決方案,我開始思考使用者經驗設計在哪些面向可以幫得上忙。

Read More 非營利組織與使用者經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