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就是多:擁有的愈少,得到的愈多
上個時代的穩定世界,需求與解法的對映也比較固定。人們要解決什麼問題就買什麼東西。來到變化愈來愈快的時代,需求與解法都變得更快,對映也更動態。從「擁有產品」轉為「使用服務」是個明確的趨勢,也更適性。當然每個人的步調不會一樣。
Read More 少就是多:擁有的愈少,得到的愈多上個時代的穩定世界,需求與解法的對映也比較固定。人們要解決什麼問題就買什麼東西。來到變化愈來愈快的時代,需求與解法都變得更快,對映也更動態。從「擁有產品」轉為「使用服務」是個明確的趨勢,也更適性。當然每個人的步調不會一樣。
Read More 少就是多:擁有的愈少,得到的愈多COVID 疫情時期因為買口罩建立並延續至今的習慣,其中之一就是重返社區藥局。這幾年已經很少走進大型連鎖藥局或藥妝店了(雖然我有屈臣氏的會員)。圖片是示意圖。我常去的沒有這麼老。
Read More 重返社區藥局1994 年到美國念書,那個時代連信用卡都還不普遍。尤其我又是在鄉下小鎮。現金與個人支票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一般人平常身上現金都不多,支票用得比現金多。小至買書,大至買車,都用支票。
Read More 一些關於個人支票的回憶我閒著沒事就會翻一下《道德經》。從消費者洞察與使用者經驗設計的角度來看,老子真是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心法與準則。
Read More 《道德經》是消費者洞察與使用者經驗設計的經典走了一趟高雄民族路到平等路這段約 700 公尺、翻新過的人行道。看得出來還是在既有限制下的妥協,但已經是顯著的進步。
Read More 九如一路人行道:高雄後驛現代化及宜居社區的里程碑台灣高鐵營運滿 18 年了。從一開始的新奇到今日的日常,也引領台灣的公共運輸進入新的時代。我從手邊的照片中挑出一些,回顧一下它 3 歲以前的樣子。
Read More 台灣高鐵 18 歲了。你還記得它小時候嗎?台灣高鐵車上刊物《TLife》從 2010 年 1 月開始每月發刊,到今年邁入第 16 年。我幾乎每期都看過,包括今年 1 月這期。真心覺得這本雜誌需要文學。
Read More 讓文學回到《TLife》吧交通是衍生需求,沒有人是為了移動而移動。那麼,背後的真實需求是什麼?交通又如何為人們創造價值?「公共運輸、步行環境與永續生活」這場演講從人的生活型態與價值觀出發,回過頭來思考永續交通服務的設計。
Read More 公共運輸、步行環境與永續生活:永續交通的人本思考出門在外突然想大便實在是個驚慌的體驗。尤其經常利用公共運輸到處移動,更是會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突然想大便。怎麼辦呢?
Read More 突然想大便之前在〈我的隨身環保袋〉提到過,隨身攜帶的除了一般的聚酯纖維袋,還會有一個小塑膠袋。這個袋子唯一的功能就是裝便當。便當還真的得用這種袋子裝才穩。
Read More 我的便當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