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別誤會,我不是反對咖啡這種飲料,也不是反對喝咖啡這件事。事實上,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咖啡。我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煮咖啡,第二件事才是開電腦上網看新聞。臨出門前,我還會再煮一杯裝在保溫杯裡帶走。

Read More 別再「喝咖啡」了!

我不喜歡手機。

不,我不是學不了新把戲的老狗。對於新技術,我的接受度其實非常高。1983 年,我已經開始擁有個人電腦。1991 年,在很多人還不會用電腦的時候,我已經開始用 PDA 了。現在,我隨身帶著 PDA數位相機隨身碟外接硬碟無線簡報器讀卡機,在家裡用投影機看電影,讓人工智慧機器人 Roomba 幫忙掃地。我使用 Linux 作業系統開放原始碼軟體,而且到今天還會自己親自動手寫網頁、寫程式

Read More 我不喜歡手機

公視晚間新聞 4 月 3 日開始「體檢高雄」系列報導,3 至 6 日探討包括「追求國際友善城市 高市待努力」、「大眾交通問題多 高市民不滿意」、「高市擬建輕軌 規劃欠周詳挨批」和「直航提振高市經濟 爭議待評估」等主題。7 日的主題是「2009 世運會 行銷高雄好機會」,談到市民的冷漠及其他高雄市籌備 2009 世運會遭遇的問題。另有一「推動華視南遷 高市議會開公聽會」的報導,提到應積極爭取華視南遷,避免高雄市被邊緣化。兩則新聞探討的問題其實源於共同的深層問題:高雄市的城市認同

Read More 高雄市的城市認同

公視晚間新聞 4 月 3 日開始「體檢高雄」系列報導,3 至 5 日的主題包括「追求國際友善城市 高市待努力」、「大眾交通問題多 高市民不滿意」和「高市擬建輕軌 規劃欠周詳挨批」等主題。6 日的主題是「直航提振高市經濟 爭議待評估」,報導中提到不少國民黨市長候選人訴求兩岸直航,藉由發展觀光產業的方式來振興高雄經濟。我個人的看法是,高雄市要發展觀光產業,直航當然有幫助,但還有比直航更重要的事。

Read More 高雄市如何發展觀光?

在 4 月 3 日報導「追求國際友善城市 高市待努力」之後,公視晚間新聞 4 月 4 日又繼續報導「大眾交通問題多 高市民不滿意」。報導提到,高雄市的公車站設在機車道與快車道間的安全島,乘客要上下車必須穿越慢車道,非常不方便。公車班次也太少,一位受訪民眾表示,等了一個鐘頭也沒車來。另一個問題是民眾違規成了習慣,一所明星小學前,大批家長帶著孩子逆向行駛。報導中也說,本地人習以為常,但卻讓受規矩的外國人無所適從,還因此受傷。這些問題同樣也是我常期關心的,而且有文為證。

Read More 高雄市的大眾交通問題

4 月 3 日的公視晚間新聞有一則報導是「追求國際友善城市 高市待努力」。報導中訪問在地的外國人,發現他們眼中的高雄既不國際也不友善。我看了這則新聞,十分難過。因為報導中提到兩大問題,都是我這個在地的高雄人長期關心的問題。政府只要有同理心,這些問題其實是很容易可以避免的。

Read More 高雄市如何追求國際友善?

漢字拉丁化是二十世紀初期許多革命家的理想。或許因為太激進,難獲百姓認同,中共建國之後的文字改革變得非常保守。1957 年的「漢語拼音方案」基本上只是拉丁字母版的注音符號,並不是取代漢字的完整書寫系統。中國人民對 1956 年的「漢字簡化方案」基本上是滿意的,也不覺得再有廢漢字的必要。至於台灣,簡化都不搞了,哪有可能搞拉丁化。

Read More 網際網路與漢字拉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