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意外撞離人生的軌道,卻也在疏離中找到自我

青少年時期經歷過兩件被撞離人生軌道的事。事發當時都覺得天要塌下來了。但也正是這兩件事幫我找到自我認同,以及自己的哲學。

14 歲,國三

Hao

剛升國三,剛開學,過馬路時被無照駕駛的青少年騎機車撞飛,落地時頭部撞擊安全島。失去意識一小段時間,醒來的時候已經在加護病房。

「我明天還要回學校考試。」這是我醒來的第一句話。那個升學主義的年代,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出了什麼事,先想到考試。然後才注意到身上接著各種管子。我對事件沒有記憶,事發經過是聽家人描述的。

傷得很重。顱內出血,顏面神經受傷,一側的聽神經也斷了。在加護病房住了十天,出院在家休養了一個月,後來休學一整年。腦部沒有永久的損傷,但是左耳再也聽不見了。

無憂無慮過了一年後回去念國三是最痛苦的。完全跟不上高壓的節奏。後來索性不跟了。每次模擬考都全班最後一名。老師一個個估落點,輪到我一定是最後一個志願都上不了。

但我也因此必須想辦法認識自己,肯定自己,以及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節奏。後來這個全班最後一名考上了第一志願。記得那年高雄中學錄取標準是 527 分,我考了 540 分。

18 歲,高三

Hao

在雄中照著自己的節奏過了三年。沒有補習,沒看參考書。教科書看過、習題做完就好。時間都花在探索世界與自我。辦社團,對抗髮禁,練習寫作,讀政治與社會現象的書,參加各種戶外活動適應團體生活,練習社交技巧,克服害羞與寂寞。

可想而知成績不會太好。高一數學不及格,補考過了升高二。高二數學、物理不及格,補考過了升高三。高三數學、物理、化學不及格,直接留級。又變成全班最後一名。

這也迫使我必須重新「校準」自我認同與自己的哲學。藉由重新審視自己三年來的體驗,確認自己的性格與天賦以及優點與限制。學會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學會即使被全世界(至少自己的學校)否定也能肯定自己。

後來我以同等學力考大學。也高分考上了我想要念的心理系。帶著高中肄業證書到大學報到時,學校教務處因為沒遇過這種沒有畢業證書的情況,還打電話到教育部確認法規,才讓我報到。我沒有回去再念一年高三,也沒有從高中畢業,但那些都不重要了。

大部分同學上了大學才才解脫、心定不下來。我早早就解脫了,而且訓練出很強的後設認知能力。所以上了大學立即可以定心學習,也還是照自己的節奏來,不受老師、課程及環境的限制。

54 歲,中高齡

Hao

青少年時期建立的哲學一直帶著我走到今天。要持續探索世界,才能在過程中持續了解自己。也要跟世界保持距離,才能持續訓練自己不依賴他人的肯定也能肯定自我。

這些年當然遇到過不少挫折與委屈,有些事在外人眼中或許也是天塌下來的大事。但跟人生最脆弱的青少年時期經歷的兩次衝擊比起來,就算不了什麼了。

回顧

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人到了這個階段會想要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在了解之後找到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如此才能不迷惘地進入成年。而這些了解都必須透過大量的探索與嘗試。

再講白話一點就是,青少年階段結束前要能回答:「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

尋找自我認同,原本就需要經歷大量的失敗、挫折、尷尬、困窘與受傷。我們的社會傳統上是壓抑這些嘗試的。這個社會害怕失敗,習慣走別人開好的路。不敢主動試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也就沒機會認識自己。

我的青少年時期兩次被撞離人生的軌道反而促成了這些事。而這個經驗終身受用。世界在變,自我也在變,探索世界與自我,找到自己的哲學與價值,是一輩子的功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