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間知識談地圖應用

MOTO XT701 (Left) and Nokia N82 (Right)人的空間知識有兩種:路徑(route)知識與鳥瞰(survey)知識。兩種知識獲得的方式不同,在不同作業的表現也不同。智慧型手機地圖應用或任何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的開發者必須了解這些差異,才能設計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我先介紹兩種空間知識,再以衛星導航與 Google 地圖為例說明認知與設計的關聯。

空間知識

  • 路徑知識:關於如何在空間中移動的知識,通常是透過實際在空間中移動獲得。與觀看地圖獲得鳥瞰知識相比,在空間中移動獲得路徑知識需要較長的時間,你必須在一個區域頻繁移動一段時間才能獲得這些知識。想一下你剛搬新家或是剛來到陌生城市的經驗吧!一旦獲得,某些利用觀看地圖獲得的鳥瞰知識有困難作的判斷(下一段會說明)就變得容易許多。例如,在空間中的某處指出另一處的方向。
  • 鳥瞰知識:關於一個區域整體空間組態(configuration)的知識,通常是透過觀看地圖獲得的。我們可以在心中根據此類空間知識快速作出關於空間組態的判斷,例如判斷任兩點之間的距離。但是如果用鳥瞰知識作某些特定判斷表現就不會太好,例如前段所說的,當你在空間之中的某一處時要你指出另一處的方向。此外,看地圖獲得的鳥瞰知識是有方向性的,人們面向的若不是北方,運用鳥瞰知識就比較困難。

地圖應用

  • 衛星導航:衛星導航對使用者的幫助主要在路徑知識。也就是說,當我們缺乏對某個區域的路徑知識時,導航軟體可以直接提供給我們。導航畫面顯示的地圖範圍一般來說相當小,通常就是一個街區的範圍。對於提供立即的路徑知識來說是相當足夠的。畢竟使用者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也記不了那麼多路徑指示。但這種顯示方式的缺點是無法幫助使用者獲得在陌生地區同樣非常需要的鳥瞰知識。
  • Google 地圖:Google 地圖能夠快速幫助使用者建立鳥瞰知識,讓使用者知道自己在空間中的哪裡,目的地又在空間中的哪裡。一般導航軟體雖然有類似功能,但視覺元素與使用者平時在電腦上經常使用已經熟悉的 Google 地圖不同。在提供鳥瞰知識的能力上,Google 地圖有明顯的優勢。缺點則是地圖的方向與使用者面對的方向未必一致,使用者必須作大量的心像旋轉(mental rotation)才能將顯示的地圖與看到的空間對齊。這也使得 Google 地圖的標準介面不適合提供路徑知識。

問題分析

衛星導航與 Google 地圖分別滿足了使用者的部分空間需求,但一般手持裝置即使可以同時執行兩種軟體也無法同時顯示兩種畫面。如果有兩個裝置,就可以由其中一個導航,另一個顯示 Google 地圖。我目前的作法:MOTO XT701 顯示 Google 地圖,Nokia N82 以 PaPaGO 導航。根據這段時間的「雙地圖應用」經驗,我認為目前的地圖應用都還沒有對使用者的認知特性(特別是空間知識)最佳化。

  • 溝通管道與路徑知識:一般使用者在使用衛星導航時,要知道的訊息其實不多:下一次轉彎或上下高速公路是什麼時候(路徑知識)、離目的地還有多遠、還有多久才到。開車是一個視覺記憶負荷非常大的活動,導航軟體與使用者最適合的溝通管道(modality)其實是語音。若語音能夠精準地傳遞訊息,畫面也以最清晰的方式顯示絕對必要的訊息,一個最佳化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不需要太多的顯示空間。
  • 畫面顯示與路徑知識:就我自己在 XT701 的 854×480 螢幕使用 PaPaGO M7 的經驗來說,我並不覺得比在 N82 的 320×240 螢幕使用 PaPaGO VR-ONE 更清楚。事實上,兩者提供的基本訊息都一樣。更大的螢幕沒有更清楚,只是更花俏。提供路徑知識並不需要非常大的畫面空間。我總覺得開發導航軟體的廠商也不知道要怎麼利用多出來的畫面空間,只好把畫面做花俏一點。導航王,另一套新的導航軟體,也給我同樣的感覺。
  • 衛星導航與鳥瞰知識:導航軟體無法像 Google 地圖那樣有效提供鳥瞰知識,很容易讓使用者不知道自己在空間中的哪裡,又正被帶往哪裡。使用者無從判斷導航軟體規畫路線的合宜性,也無法為接下來的路程預作準備。沒有鳥瞰知識,使用者很難知道有哪些路線的選擇。沒有衛星空照圖,只看一般地圖上的幾何線條,使用者也很難作出「好像會經過很荒涼的地方」這類的判斷。而這些選擇與判斷往往都是必要的。
  • 整合路徑與鳥瞰訊息:既然許多時候使用者同時需要路徑與鳥瞰知識,螢幕夠大的情況下服務開發者其實可以嘗試同時顯示路徑與鳥瞰訊息。鳥瞰訊息的部分混搭 Google 地圖最好,別再開發新介面。目前智慧型手機 3.7 吋的螢幕要這麼做是有點難度,但也不是不可能。當然,在螢幕再大一些的裝置例如導航機上實作效果應該會更好。

延伸閱讀:我的旅行科技相片定位的需求分析

參考閱讀:Medin, D. L., Ross, B. H., & Markman, A. B. (2005). Cognitive psychology (4th ed.). Hoboken, NJ: Wiley &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