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年來我在高雄主要利用公共運輸移動,到過 38 個行程區中的 29 個(圖上深色部分),涵蓋全部 22 個平原區全行政區。尚未造訪過的只剩沿海的永安,丘陵的內門、杉林、田寮,山地的六龜、桃源、茂林、那瑪夏與甲仙。本文分享一些心得。
1. 南岡山轉運站守備範圍太大
楠梓以北的平原區、沿海區與部分丘陵區的公車幾乎全都由南岡山轉運站發車。這造成郊區長程路線太多。而路程太長,班次就多不起來。
2. 傳統公路客運的模式擴大城鄉差距
除了路程長,許多公車還是像傳統的公路客運繞駛許多行政區。例如岡山發車經橋頭、北梓官、彌陀到永安,主副線在前段重疊,愈接近末端愈分歧,班次愈少。而永安其實就在岡山隔壁。
3. 市郊依然有縣市隔閡
許多路線還是沿襲舊直轄市時期的規劃。例如小港北側與鳳山南側是同一個生活圈,卻幾乎沒有公車連結。公車還是集中在小港。又比如說楠梓與大社之間也類似,兩者相鄰,但公共運輸便利性天壤之別。
4. 市區還是有長程路線
市區還是有一些三碼的長程路線,多半都是台鐵地下化及捷運之前的時代的老路線。實際上乘客利用這些路線都是短程為主。
5. 市區公車未為短程最佳化
人口最集中的市區,移動需求經常是短程。市區公車近年進步非常顯著,值得肯定。但短程效率還是不太夠,與其他運具的連結也還需要改善。其實跟郊區的問題一樣,只是尺度小一點。
6. 鳳山是市區的偏鄉
鳳山幅員遼闊,公共運輸卻十分貧脊。捷運與台鐵都在邊緣,全境沒有公車路網。比阿蓮、燕巢、大社、彌陀還不方便,可能只比永安好一點。但因為問題複雜難解,燙手山芋,縣市合併這麼多年一直不太有人敢積極處理。
7. 市民習慣待轉換
高雄南北太狹長。既然有台鐵與捷運紅線兩條骨幹,而且捷運紅線還會延伸,長程路線可以儘量減少,改成短程轉乘模式。公車路線縮短,班次就可增加。唯許多老一輩民眾仍習慣一車到底,這個習慣也需要轉換過來。
8. 結語
不論郊區或市區都要縮短路線里程,簡化路線,建立轉乘模式。郊區需要岡山以外的轉運站或轉乘點。市區與市郊也要以現代的軌道運輸為軸,重整公車路線與轉乘點。也要打破原本縣市分治時期遺留至今的隔閡,照顧實際的生活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