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對我來說不是社交活動的助興工具或藝術作品的創作工具,而是一種視覺經驗的取樣工具。人的記憶能力有限,一天之中大部分的經驗會被遺忘。所以我喜歡隨身帶著相機,遇到有趣的、意外的或困惑的事物或景象,就立即拍下來。開車時也會把相機放在旁邊,有需要時就在安全的前提下拿著相機透過擋風玻璃或伸出車窗拍照。通常只要我帶相機出門,GPS 軌跡記錄器也會一併開啟,記錄拍照時的位置。日後,這些附有地理資訊的影像就成為幫助回憶與思考的線索。
四年前養成這個習慣至今,我的 Flickr 相簿已累積了將近八千張的照片,其中有 95% 是有地理資訊標記的。從中挑選出來上傳到我的 Panoramio 相簿且被 Google 地球採用的,也早已超過一千兩百張,目前還有三百多張在等候審核。我的 Flickr 相簿除了是個人經驗的記錄與組織外,也是分享的管道。我在《Taiwan 2.0》用文字呈現我眼中的世界,在 Flickr 則直接用影像呈現。
我的相簿裡是沒有自己或親友的。倒也不是出於保護隱私的刻意考量,只是反映我的世界觀。基本上,各種社交活動對我來說一律都等同於干擾。我毫無興趣,當然也不會想拍照。我從 1981 年擁有人生第一台相機(Canon A35 Datelux)以來就不喜歡那種在社交或旅遊時拍照留念的行為。同樣的人用不同的姿勢在同一個地方反覆拍照,或是同樣的人用同樣的姿勢在不同的地方反覆拍照,都讓我覺得很厭煩。然而就算想要記錄自我中心的視覺經驗,因為沖片要花錢,按快門前往往也多所顧慮。這就是為什麼我的人生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覺得相機沒什麼用。僅管每隔幾年都會換一台新相機,使用頻率卻不高。
二十多年過去了。直到數位相機開始普及且開始有體積小的隨身機後,我才開始比較頻繁地使用相機。在此之前我原本就沒有拍生活照的習慣,也沒有攝影藝術的訓練。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好事,因為我沒有一般人或攝影專家在傳統相機時代累積的舊習慣與包袱。新技術讓影像的記錄、處理與保存的成本降到最低,我很快開始利用這個特性,把相機當成視覺經驗的取樣工具。我在 2003 年買的第一台數位相機 Kodak EasyShare CX 6330 體積還是大了些,2005 年換了名片尺寸的 Pentax Optio S5i 以後才建立起今日的習慣,Flickr 相簿也是那年啟用的。
就這樣用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類裝置影響取樣方便性的特性主要是以下幾個:
- 體積:相機的體積必須夠小,才能放在隨身包包或口袋裡,或是藏在手掌中。你不用為了帶相機而多背一個包包出門,當你在人群中移動時周圍的人也不會因為你的手上拿了台龐然大物的單眼相機而改變他們原本的行為。
- 開機與對焦時間:很多你想拍攝的景象不會持續太久,或是你可以拍照的時間有限,或是以上皆是。因此,相機開機與對焦時間越短越好。開機時間是數位時代的新困擾,傳統相機拿下蓋子就可以用,沒有這個問題。大部分的相機自動對焦時間不致太慢,但總是有快有慢。我以前那台 Pentax Optio S5i 就是屬於比較慢的,到後來就讓我有點無法忍受。
- 自動化的程度:同樣是因為之前提到的時間限制,抓起相機什麼都不用設定就可以放心地直接按快門是再好不過。自動對焦已是基本功能,而且一般消費型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功能也還算不錯。影像穩定(防手震)的功能則讓你在匆忙按下快門時仍能維持影像的品質,體積小重量輕的相機特別需要,但四年前還不是很普遍。若連微距、正常與遠景模式也能自動切換,並自動選擇合適的場景模式,那就更好了,但四年前的相機有這些自動功能的並不多。
- 畫素:同樣也是受到拍照時間限制的影響,你通常不會有太多時間取景。相機畫素夠高的話,大範圍對了就可以按下快門。回到家中,再慢慢從影像中裁切出真正想要的部分。針對這個用途,四年前的五百萬畫素也只是堪用而已。
2007 年我買了 Canon IXUS 900 Ti,讓我能以更高的畫素換取拍照時的彈性,開機與對焦時間也比舊機快得多。最近再度換機,買了 Canon IXUS 990 IS,這次則是為了更聰明的自動模式。買同一系列相機的額外好處是,使用者介面的相似性讓我可以儘快適應新機。而且電池也是一樣的,以前多買的一顆原廠電池現在還是可以繼續使用。
我的朋友、台灣 CNET 的楊士範在評論傳統與數位相機的差異時曾經這麼說過:「在由光學和機械這兩個領域組成的相機產品中,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進入數位化後,反而有點砍掉重練的味道。」相機的基本光學與機械設計或許早已成熟,但現代相機基本上是結合了相機與電腦的裝置,它能夠做的事是我們很難從單一功能傳統相機的觀點來想像的。這就像現代的手機在結合了電腦、相機、GPS 與網路後,早已不只是當年的「行動電話」,而可以為我們做一些二十年前、十年前、甚至僅是五年前都想不到的事。
當你跳脫框架並發揮創意,你就會發現,現代的相機除了用於社交活動或藝術創作,還有很多與生活結合的方式。也許,你也可以寫篇文章,告訴我們,你都怎麼使用你的相機。
延伸閱讀:相片定位的需求分析;療癒公路;誰需要千萬畫素的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