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iyaliyan-印象Kasavakan》: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娜麓灣樂舞劇團 2025 年度樂舞發表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歌舞館是原鄉最頂級的表藝場館。今年五月啟用後,這是我第四次進場欣賞演出。之前的開幕演出溫和簡短,兩場特邀場則展現各舞團鮮明風格。這次則是園區自家的娜麓灣樂舞劇團年度製作,是真正的主場作品。

Saliyaliyan-印象Kasavakan

一、從日常寓教於樂到年度藝術創作

娜麓灣平日一天兩場的常態演出只有半小時,設定是遊客體驗的一部分,偏向寓教於樂,也會以口語解說引導觀眾認識原住民族文化。

年度特別製作的《Saliyaliyan-印象 Kasavakan》則完全不同。全長 95 分鐘(包括藝術總監懷劭.法努司的 5 分鐘開場引言),以卑南族建和部落流傳已久的「神鹿與少女」故事為主線,是一齣《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的悲劇,也是一部完整的藝術創作。

二、從傳統到現代,從現實到奇幻

〈序:台九線 389K〉與〈第一幕:歌聲繞樑〉的主軸是「生活與傳統」,舞者皆著族服,樂舞亦比較傳統。但這是為了接下來進入「奇幻與自主」的幾幕鋪陳。

〈第二幕:奇幻世界〉與〈第三幕:大地競技〉舞蹈與旋律全面轉向現代表現手法,舞者以肢體語言詮釋動物角色,靈動而有生命力。尤其第三幕神鹿與鹿群的出場,更是迷人。〈第四幕:Samilikan 的哀怨〉是全劇情緒濃度最高的一段。

這幾幕都帶著接近迪士尼或《阿凡達》的敘事質地,使觀眾能以更直覺的方式理解角色與世界觀。不像前陣子的特邀場藝術性非常強,強到觀眾看不太懂。尤其最抽象的莊國鑫舞團。娜麓灣樂舞劇團自己的製作,就會多照顧觀眾一點。

三、藝術性與親和性的平衡

Saliyaliyan-印象Kasavakan

這類特別製作排在常態演出的時段,一般遊客也能預約入場。而遊客來自四面八方,例如今天有桃園來的里民旅遊團。你可以說,遊客剛好看到這場是賺到了。但如果困難到他們看不懂,也等於拒絕了他們,失去了帶給他們美好體驗的機會。

所以我非常欣賞娜麓灣樂舞劇團在藝術性與親和性上的平衡。在具象與抽象、簡單與複雜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另一點是開場演繹家人關係時使用了華語。雖然就只有一小段,之後全是族語,但這一小段也足以牽好沒有心理準備的觀眾的手,帶他們走進下一幕。

因為觀眾異質性很高,剛開演時台下各種聲音都有。有個小孩可能從沒有進過劇場,一看到舞者上台就興奮地喊「出來了!」他什麼時候靜下來呢?第二幕。全場從第二幕開始就超級安靜了。可見演出效果多好。

四、身體的力量與回到現實的鏡面

〈第五幕:巍峨鞦韆〉敘述部落年輕人從體能到心志的訓練。這一幕完全就是舞者身體強度的展現,力與美合一。這部分的道具很有趣:公路反射鏡。和一開始的台九線呼應,映照自己,也回到現實。

〈終:時間會看見〉則回到族服,回到家庭,回到親子關係,回到家人間的理解與包容。

五、園區一年五訪的觀察

Saliyaliyan-印象Kasavakan

今年我五度造訪園區,也看了五場表演。每次來也幾乎都能看到室內場館的新展,今天因為公車班次限制,無緣細看其他展覽。未來仍想再來,把今天沒看到的補上。

《Saliyaliyan-印象 Kasavakan》是娜麓灣樂舞劇團在藝術性與親和性之間精準拿捏的一次精采創作。以藝術的高度與創新的手法演繹原住民族神話的同時,又能讓各種背景的觀眾自然走進故事。這是一趟從現實出發、進入奇幻、又回到現實的旅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