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利用公共運輸在三小時內探訪高雄市內門區台 3 線上由南到北分別在觀亭、內埔與木柵地區的三座市圖分館(第四座在更偏遠的溝坪,要擇日再訪)。受限公車班次,時間極為有限。我儘量把心得記錄下來。

一般印象分三部分,本文為第一部分:
- 內門印象(一):高雄客運 8035,內門的公共運輸骨幹
- 內門印象(二):丘陵城鎮的生活紋理
- 內門印象(三):人情與信仰
(分館體驗另文記錄。)

高雄客運 8035 從旗山發車,沿台 3 線由南向北貫穿內門到台南南化再折返,是內門最主要的公車路線。但是班次很少,平日一天六班,假日五班。而且中午到傍晚有四個小時沒車。

如何有效利用這麼稀疏的班次造訪,並在下午離峰時段前回到旗山?我的解法是交錯利用旗山轉運站 10:05、12:35 發的兩班車的去程與返程。先到最北的木柵分館,再往南到最南的內門分館,再往北到中間的內埔分館,最後往南回到旗山轉運站。
8035 往南化:旗山轉運站 10:05 – 木柵 10:45

轉運站有一小團長輩搭車要去爬山。幾位長輩對各地的公共運輸都很熟,我聽他們聊到搭幸福巴士去屏東的四重溪和滿州。同車也有實踐大學內門校區的學生。旗山市區上來幾位阿嬤,買了菜要回內門,到石溝和觀音亭下車。
木柵離南化不遠,所以返程的車很快就到。去返程兩班車的時間差只有 27 分鐘。
8035 往旗山:木柵 11:12 – 觀音亭 11:24

上車時已有六人。到觀音亭只有我下車,看起來大家都要去旗山。
觀音亭去返程兩班車的時間差 1 小時 33 分。剛好。內門分館最大,需要多些時間。而且還可以有時間用餐。甚至有時間再走一段路到下一站(中埔)搭車。
8035 往南化:中埔 12:57 – 十三甲 13:02

上車時已有七人。有一人在中埔頭(中埔的下一站)下車,到十三甲只有我下車。這一帶算是內埔地區。
去返程兩班車的時間差 43 分鐘。內埔分館很小,花的時間不多。最後也還有一點時間多走一站到內門國小搭車回旗山。
8035 往旗山:內門國小 13:45 – 旗山轉運站 14:14

上車時已有三人。觀音亭與石溝各上來一人,實踐大學內門校區上來五位同學。除了一位同學在旗山北站下車,其他都是到轉運站。
司機經過菜公坑站時停車開門,跟在路邊澆花的阿姨聊了一兩句。我坐得遠,沒聽得太清楚。大致是問她家人今天怎麼沒搭車。看起來司機跑這條路線久了,都認得熟客了。也是鄉下客運的人情味。
心得

這是一條生活幹線。勉強堪用,但可以更好。尤其公車不是低地板,但乘客幾乎都是長輩,上下車很辛苦。
跟人口數與人口密度近似、同樣是丘陵區、同樣離旗山不遠的杉林對照,內門的公共運輸實在貧脊了些。杉林因為是到甲仙必經之地,還有一天 15 班、一小時一班的 E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