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只小小多山,還多川、多災。山高水急,公路修築與養護皆艱難。直到 1953 年西螺大橋通車,才終於有了縱貫公路。即使到了今天,山路仍常在天災過後中斷。
因為多山,台灣最美的景點幾乎都藏在山中。遊覽車出團都得上山。即使風和日麗,山路本身就潛藏高風險,尤其是長下坡。這也是歷年多起重大事故的共同情境。
工程技術日新月異,公路愈做愈快,愈做愈好。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可能早已把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視為理所當然。
唯有天災來襲、道路中斷的時刻,才會再次意識到台灣地理特性對公路建設之嚴苛。一切都得來不易。
台灣的確小小的,但很多事不因為小而容易。就像交通與旅遊,先天反而面對更多挑戰。
十多年前曾投入一整年關注遊覽車駕駛安全。訪談相關部門、業者與駕駛,參加回訓課程,還跟過車。「台灣多山、多川、多災」是我學到的第一件事,也是貫穿一切的主軸。
我那小小多山、多川、多災的國家,詩意以外,更是一種磨練韌性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