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米蟲轉世,我很愛吃白飯。而且不太挑。別人嫌不好吃的,我都覺得還好。但即使像我這麼不挑的,也不得不納悶:為什麼小吃店的白飯通常都煮得不太好?
全台灣白飯煮得最好的餐廳應該是大戶屋。軟韌適中,質地均一,粒粒分明。不會像很多店家(不論大餐廳或小吃店)經常煮得太乾、太濕、太硬、太軟、或一碗裡面有的軟有的硬。
好吃的白飯可以與菜餚交互映襯,吃起來更好吃。而且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好吃的體驗是一加一大於二的。不僅為餐點加值,還可以賣個更好的價格。
例如我很喜歡高雄鹽埕阿進切仔麵的肉燥飯,每次必點。肉燥極好,但白飯就很平庸。一碗 35 元。如果煮得更好一點,賣 50 元都不嫌貴,甚至 60 元都好。
可惜的是很多時候白飯還是只被視為「填肚子」或「填便當盒」的「填充物」,而不是被當成真正的食物。顧客不在意,店家也不在意,於是經常「差不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