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飯的滋味

我常自嘲「米蟲轉世」,因為即使來到五十幾歲,在家每餐我一個人就要吃掉至少一杯米的飯量。在外用餐當然必定不只吃一碗,即使加飯不是免費的也還是得加,不然吃不飽。

Rice

在外用餐加飯,即使不是免費的,還是會遇到白飯不夠的情況。我是很能同理店家啦。要煮多少飯很難精確估計。隨餐附的一碗飯,現在很多人吃了一兩口就不吃了,說是要少吃澱粉。但我就一定得吃到二碗以上(那個「以上」是同桌家人分來的)。

有時在外開會吃便當也是。就會看到很多人只吃菜,白飯一口都不吃就當廚餘扔掉。我是一定會整盒吃完。當然難免盒底黏些飯粒,不至於吃到一粒不剩,但基本上是整個便當全部吃完。

我喜歡白飯的視覺與口感,甚至可以在沒有任何配菜的情況下吃白飯。所以我非常討厭咖哩或滷汁或任何醬料「弄髒」白飯的感覺。我吃咖哩飯一定要把白飯和咖哩清楚區隔,吃一口白飯再配一口咖哩。

燴飯可以說是例外,也可以說不是。有些店家是把燴料倒在白飯上,那麼就還算是分開的。

炒飯可能是真正的例外。我喜歡吃炒飯。但即使炒飯我也喜歡「乾淨」一點的。我最喜歡的炒飯是不加醬油的,不僅視覺上漂亮,也有精準的飯香和蛋香。加了醬油或許炒出焦香,卻干擾了蛋與飯的原味。

另一個例外是豆腐鍋。我一開始就會把飯全部倒進去。這也是將近三十年前美國念書時吃豆腐鍋就養成的習慣。

Rice

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平價餐廳之中真的要能白飯吃到飽的,大概只有青年活動中心了。

一大鍋飯任你吃。看著那鍋飯就覺得獲得了療癒與平靜。從年少時參加團體自強活動、上百名學生同時開動、每人都吃好幾碗,到中年和家人用餐吃個合菜,還沒遇到過飯不夠的情況。

我對米不太挑剔。這可能跟我上世紀末在美國中西部生活過有關。那時在鄉下亞洲人開的雜貨店買米,有得吃就很高興,也沒太多選擇。這樣吃了幾年,回台灣就覺得不管買什麼米回來煮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