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素食者》:也許真正瘋狂的是儒家社會的差序格局

南韓作家韓江獲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喚起我對其人其作的好奇心。先從三篇前後相連的中篇小說組成的《素食者》開始。作品很有技巧地為讀者製造很多投射的空間,也是最精彩之處。

Sushizhe

東亞很多國家都受到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儒家的發源地,打倒孔家店之後早已連基本的倫理都沒有了。台灣還是由儒家倫理維繫但逐漸在淘汰舊價值,變得更現代。南韓可說是正宗的儒家傳承。我常開玩笑說孔子真的是韓國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素食者》的故事就在儒家社會堅不可摧的差序格局下演繹置身其中下位者的掙扎。故事中充滿了很多的暴力與忽略,不論是言語或肢體。無一例外是來自上對下:丈夫對妻子,父母對子女。

第一章〈素食者〉是丈夫視角的妻子,第二章〈胎記)是姊夫視角,第三章〈樹人〉才回到比較平行、但位階依然有上下之分的姊姊視角(姊姊只大四歲就像是妹妹的母親了)。

至於主角英惠,全書當然分散著一些主觀視角的敘述,例如夢境,例如獨白,但是多半是留白的。讀者可能知道她罹患精神疾患,以及症狀的逐章惡化,但也只能透過旁人的視角去試著還原這個人如何變成這個樣子。

仁惠與英惠這對相隔四歲的姊妹在相同的家庭長大,經歷近乎相同的兒時創傷。但是兩人克服的方式完全不同。仁惠儘量掏空自己,演好自己被社會、被上位者期待的角色。英惠則退縮回自己的世界。

在陪伴英惠的過程中,仁惠也意識到兩人內心世界的相似性。意識到兩人走向表面上不同的方向也許只是因為父親的差別待遇、妹妹更常被家暴。意識到也許自己也在這條路上,英惠只是比自己快了一個階段。

英惠的先生只出現在〈素食者〉,仁惠的先生只出現在〈胎記〉,姊妹的父親更是只短暫出現在〈素食者〉。故事裡的男性都很快退場。這是女性視角的故事,描繪她們眼中的社會與角色框架(仁惠又比英惠多了兩個角色:她是母親,也是姊姊),以及身在其中的身不由己。

沒有人真的關心英惠。就連母親也是。大家都只想要英惠表現得像是自己眼中的正常樣子,用各種方式逼她就範。就像全家在仁惠家裡吃飯那一幕。只有姊姊陪妹妹走到最後。

《素食者》讀起來頗煎熬。但也是它好看的原因。你一開始認定英惠真的瘋了,然後看到她身邊的「正常人」,包括她的父母、先生與姊夫其實也一樣瘋狂。最後發現你自己就是她身邊那些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