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海湧》:節制、傑出的戰爭懸疑小品

上個月在台鋁影城看完《聽海湧》第一、二集特映後,在《公視+》購買此劇,跟著公視首播追完全劇五集。這也是繼《八尺門的辯護人》之後再次能夠讓我追完的台劇。兩劇相隔剛好一年。

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少就是多

雖然故事的歷史脈絡非常龐雜,這齣劇很巧妙地把時空限縮在一個戰俘營內。角色也非常精煉。以新海志遠為軸的新海「三兄弟」入木三分的角色刻畫就撐起整個故事,幾位關鍵配角則讓故事與人性更真實,更有立體感。

《聽海湧》有效運用既有的演員條件(其實相當參差),把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故事說得十分精采。用精雕細琢的小品連結大歷史。這很難得。要是刻意拍成史詩,繁多的支線加角色,最後一定會散掉。就算編劇夠強,好到可以撐起這麼複雜的故事的演員也不夠多,最後還是會散掉。

情節與角色

雖然劇組搭了一個很有真實感的戰俘營場景,也做了一些特效,但是帶著觀眾進入戲劇中的,還是角色間的衝突。這些衝突甚至包括戲劇中的角色詮釋的「角色與自我」的衝突,也就是台籍戰俘監視員在戰俘監視員這個角色下的自我與角色的衝突,當然還有身分認同的衝突。

透過這些衝突,故事與角色同步展開。每一次的衝突都讓我們多看到一點故事,也多看清楚一點角色的性格。飾演新海三兄弟的三位年輕演員吳翰林、黃冠智和朱宥丞用自身的性格與智慧把角色的性格差異詮釋得真實可信。

節奏與情感

全劇只有五集。比電影長一點,比一般影集短一點。長到可以多刻劃一些角色的性格與情感,短到不拖泥帶水、結局還能有翻轉與高潮。首播分三次:第一週第一、二集,第二週第三、四集,第三週完結篇。觀影體驗也很獨特。

戰爭的故事永遠充滿了悲劇。《聽海湧》也是悲劇,但在情緒的處理上是節制的。大部分的情節會讓你很難過,但不會壓得你喘不過氣,也不會讓你在劇終後沒有出口。

戲劇與真實

這齣劇因為其時空與主題,很容易讓人還沒看就帶著既有的立場來期待或拒絕。但是實際上戰爭與國家認同都只是背景。在前景成為焦點的,吸引你入戲的,還是普世的人性與良善的價值。

人們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的也是角色與自我的衝突。但是最終還是你的自我在扮演角色,角色褪去後還是你的自我要承擔後果。你能不能在重重限制下化解內心的衝突,不帶遺憾地走到最後一刻?

放下過多的期待與投射,每個人都能享受《聽海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