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一壺時代補帖:高雄30家老中藥房的故事祕方》:故事很精采,時代的脈絡若能完整些更好

《煎一壺時代補帖:高雄30家老中藥房的故事祕方》由高雄市二十六個行政區的三十間中藥房的故事組成。採訪團隊相當用心,故事也講得精采。但也有美中不足之處。

《煎一壺時代補帖:高雄30家老中藥房的故事祕方》

本書的價值

這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的出版品,由裏路文化編印。以政府出版品來說算是相當精緻。以中藥房這個略顯嚴肅的主題來說,全書也有相當可讀的韻律。

如果沒有這本書,一般人大概不會想到這麼多的行政區,從山上的茂林到海邊的林園,都有、而且到現在還有中藥房。而中藥房第一人稱視角的敘事,也讓讀者看到這些中藥房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中醫藥以及看待社區。

既是優點,也是限制

這本書的優點恰巧也是它的限制。以中藥房經營者為中心的視角,讓故事靈活有情。但也因為採取了這個視角,故事讀起來多少覺得重覆。到最後就有一點點《台灣 1001 個故事》的感覺。而且很難再有篇幅從客觀的視角把中藥房放在時代脈絡來檢視,來看中藥房在不同時代的意義。

我想到前鎮區的新草衙。一九六零年代高雄工業發展全盛時期、台灣各地來高雄工作的勞工群居於此,發展成為聚落。此地三步一壇,五步一宮。特別的是嵾藥行也多。或許也反映了早年醫療不發達、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且沒有健保的時期勞工的健康照護需求。

時至今日,新草衙的中藥房都還有影響力。我知道有一間名氣很大的中醫診所出了一帖神奇的藥方,吸引各地民眾前往就診購買。連我這個從小只看西醫、沒看過中醫的人都知道。不只知道,還去過。也因為這個機緣才有機會深入新草衙。年初才沿著鎮東一街步行,從高市圖草衙分館開始穿過整個新草衛。

中藥房在這個醫療普及的全民健保時代持續存在,也反映人們的健康促進與照護需求。有哪些需求是中藥房比現代西醫回應得更好的?人們為什麼這麼想?在不同地區的中藥房遇到哪些獨特的需求,回應的方式又為何?高齡化時代,中藥房的角色為何?當然還有中藥與生活。各地的中藥房如何在食療保健上與該地的飲食文化融合、互補?

這本書的導讀其實都提到這些,可惜就只有一兩句話帶過。

可能也因為我剛好在想這些問題,我個人(要強調的是,也只是我個人)覺得這些時代脈絡其實才應該是這本書的主體。讓人們知道在不同的時代與地區、中藥房存在的價值。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故事。不是中藥房經營者的主觀視角,而是從時代脈絡來看的客觀視角。

但是每本書都有自己的觀點,也必然必須取捨,無法面面俱到。這本書採取的觀點還是有價值的,依然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