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八部曲《最後的絕地武士》十二月十三日上映。相較於七部曲《原力覺醒》必須承先啟後且承受高度期待、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保守與謹慎,這次我們看到的是故事與角色的傳承與新生。
就像《原力覺醒》是四部曲《曙光乍現》的續集與重拍,《最後的絕地武士》在結構上也大致對映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芮尋找她的自我認同與完成她的絕地訓練。於此同時,反抗軍在第一軍團追擊下節節敗退卻從未放棄希望。
也正是結構上的映射,讓兩個世代角色的性格與命運的差異更被突顯出來。一方面,路克之於芮就像尤達之於路克。另一方面,芮不是路克,路克也不是尤達。而我們再也沒有下一個莉亞公主。看似相同的結構裡有傳承與新生。
其他延續自《原力覺醒》的角色, 例如芬恩與波、在這一集裡面則分別展開兩線故事,也讓觀眾更了解與喜歡他們。更大的驚喜是凱羅忍。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他不再是個中二屁孩,而展現了真實的複雜性。我們還是討厭他,但我們也開始喜歡他。但是同樣地,他也不是達斯維達。
是的,當我們看到路克與莉亞時,還是會感動,還是會興奮,還是會忍不住要從椅子上跳起來。但我們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下一代了,不論是好人或反派。這些新的角色讓我們著迷,這些新的關係讓我們在意,這些新的故事讓我們好奇。
有人說《最後的絕地武士》是最好的星際大戰電影。如果指的是光劍對決與兩軍作戰的場面歷來最好,我不反對。但在情感衝擊的深度與強度上還差《帝國大反擊》一段距離。但這樣比也不公平。舊三部曲原本就很難超越。
星際大戰系列電影很難完美。它必須有取捨,或是平衡。一方面,有太多的傳統必須延續。另一方面,又必須帶來足夠的新鮮感。你不僅得滿足跟著星際大戰電影成長的一代,還得吸引新世代的觀眾。
可以放心說的是,《最後的絕地武士》超越了《原力覺醒》,一如當年的《帝國大反擊》超越了《曙光乍現》。這已經是很難得的成就了。跟著電影成長的一代不會失望,年輕世代應該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這部電影還是給我滿滿的感動。尤其當片尾字幕來到懷念嘉莉費雪公主「In loving memory of our princess – Carrie Fisher」那一段時,背景音樂轉換為莉亞公主主旋律。時間不長,但足以讓我落下幾滴眼淚。也很高興能看到星際大戰系列電影的傳承與新生,從演員、角色、關係、故事到觀眾,從一個世代到另一個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