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人生的另一種解答

人生,永遠有另一種解答。這兩年我經歷不少轉變,也有不少感觸。本文彙整 2010 年 10 月到 2012 年 2 月這段將近一年半的期間我在 Twitter 上分享的 50 個觀點或心境,分成五類:人生、視野、自省、混沌、人群。如果你有興趣,歡迎關注我的 Twitter:@hao520

人生

  • 「很多人把 Steve Jobs 說的『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過別人的生活』牢記在心,但很少人能夠真正做到。不是因為不懂得這道理,而是人們往往並不知道自己過的其實是別人的生活。」(2012-02-26)
  • 「人生是一場浩大的工程,我們的生活則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工地組成。」(2012-02-22)
  • 「工業革命之前的世界相對來說是穩定的。工業革命之後世界的改變開始變快,而網際網路讓改變更快。『不穩定』才是現代世界的本質。在這個時代,正確的心態是跟著世界往前進,而不是追求不切實際的穩定。」(2011-10-25)
  • 「現在大學生的父母在學生時期網路還不普及,畢業後的工作與生活又較封閉,所以對二十年來世界因網路產生的改變到陌生與恐慌。他們能夠理解的只剩下那些沒有改變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父母要孩子去考公務員。」(2011-10-25)
  • 「每個人生階段的經歷都應該被轉換為下個階段的價值,不論那些經歷是不是你喜歡的,不論下個階段是不是你預期的。」(2011-10-14)
  • 「網路讓從前不可能的工作與生活型態變得可能,而高鐵則讓可能變得可行。」(2011-10-08)
  • 「人生苦短。與其一輩子從眾,不如一輩子任性。」(2011-05-20)
  • 「下一個十年,你的價值是什麼?」(2010-12-21)
  • 「這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不可能有跟你一樣的人。尋求同理很難,尋求認同更難。你會開始質疑自己的聰明才智:我是否聰明到比別人都更了解我遇到的問題以及我自己?創新的過程很孤獨,但也很有存在感,很有力量。」(2010-12-21)
  • 「生命總會找到出路,就怕找到時已垂垂老矣。」(2010-11-03)

視野

  • 「年歲越大越能感受到自身視野的侷限,所以要儘量透過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的眼睛認識世界。不要隨便看人不順眼。如果願意包容與接納,那些你原本不喜歡不習慣、跟你不一樣的人,往往也最能幫助你看到這個世界的多樣面貌。」(2012-02-14)
  • 「當你的年歲漸增(例如,來到中年),原本就有個別差異的性格與智慧再與各種人生經歷交互作用讓你變得越來越獨特。你的外界參照點越來越少,只能依賴自己的判斷。你對自己與世界的了解足夠嗎?那是獨立思考的基礎。」(2011-11-01)
  • 「不要因為一個人沒有經歷過你的苦就覺得他的觀點對你沒有價值。你會這麼苦正是因為你只有一種看自己與世界的觀點,每天鑽牛角尖越鑽越深越鑽越苦。很多時候那些跟我們很不一樣的人的觀點往往能夠幫助我們看得更清楚。」(2011-10-22)
  • 「套公式就能解得出來的就不是問題了,照程序就能做得出來的就不是創新了。」(2011-10-29)
  • 「自我為貴,職業次之,學位為輕。」(2011-10-10)
  • 「『離開這個世界』和『擁抱這個世界』的驅力其實很像。連意義都像:就是『砍掉不練』和『砍掉重練』的差別而已。」(2010-12-17)
  • 「習技者眾,學藝者寡。」(2010-12-15)
  • 「改變是一件困難的事,我們總是得在『立即衝到附近高樓的頂樓往下跳』和『乾脆躺在床上動也不動變成木乃伊』這變與不變的兩個極端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點。」(2010-10-27)
  • 「愛情是所有信仰的原型。」(2010-10-17)
  • 「說到學歷,想起很多年前曾經讀到過這麼一段話:『當你不只有那張文憑時,文憑並不重要;當你只有那張文憑時,文憑便相對地重要了。』」(2010-10-15)

自省

  • 「2011 年是我人生起伏最大卻也最幸運的一年。這一年,在這條沒有人走過的路上,我獲得太多來自老朋友的幫助與新朋友的信任,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則持續帶給我力量與勇氣。謝謝大家,也謝謝這個既有趣又溫暖的世界。」(2011-12-31)
  • 「在搭乘大眾運輸南來北往的過程中經常有機會觀察人。有很多有點年紀的人會出現一種對環境中的陌生事物不理解或不感興趣的『空白』神情。我很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變成那樣。失智就算了。如果沒失智也那樣,就很悲哀了。」(2011-12-07)
  • 「人到了中年,最大的改變往往也最不易察覺。也許你覺得還是和年輕時一樣有活力、一樣聰明。直到有一天,你突然發現找不到情緒的出口。年輕時能夠放聲大哭爛醉如泥隔天又是好漢一條,現在一聲嘆氣一滴眼淚都衝不出來。」(2011-09-06)
  • 「如此混沌,卻又如此視野遼闊;如此無助,卻又如此無所畏懼;如此孤獨,卻又如此充滿希望。只要願意跳出框架去尋找,人生,永遠有另一種解答。」(2011-07-17)
  • 「我感謝這個世界帶給我的磨難。它們迫使我必須更誠實的面對自己,讓我有機會重新思索自己與世界的關係,甚至連痛苦都是成長與改變的驅力。」(2011-07-02)
  • 「每個人都忙著處理自己的苦,所以不會有人在意你有多苦。不要抱怨自己的挫折,那只會讓別人更疏遠你。不管多苦,維持優雅的身段到最後一刻。不是為了面子,而是為了讓別人仍然願意接近你,讓你仍然能獲得支持的力量。」(2011-06-30)
  •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我如果受到什麼傷害,通常是來自愚不可及的人事物,而不是帶著惡意的人事物。是的,也許兩種來源造成的傷害程度是一樣的,但至少我不會被對後者的仇恨與防衛蒙蔽了自己的思緒。」(2010-12-09)
  • 「我若不幸真的失智或有任何神經系統病變,希望在早期能被認識的人診斷出來。像我們這種怪人,不認識的人可能很難區辨哪些行為是原本的樣子、哪些行為是症狀。」(2010-11-24)
  • 「看著十多年前寫的文章,不論是散文或故事,總會驚訝當年怎麼寫得出來。同樣的心境或啟發也許只在那一刻出現,就算今天再出現大概也寫不出來了。很慶幸曾認真地把它們記錄了下來,讓我還有機會看到不同時空的自己。」(2010-10-27)
  • 「想到或許自己有一天會罹患失智症,就想到《Total Recall》這本書。在失智症到來之前,還是勤快些,趁著腦筋清楚的時候儘量把現在的自己記錄下來吧。」(2010-10-15)

混沌

  • 「沒有北風,就顯不出太陽的溫暖。」(2011-07-12)
  • 「人到了中年,情緒的出口也越來越少。能夠落淚的時間可能只剩下從坐進駕駛座到發動引擎之間的十秒鐘吧。」(2011-07-07)
  • 「雨不停,淚不止;天不晴,心不死。」(2011-06-28)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2010-12-20)
  • 「指甲知我心:『昨夜多少傷心的淚湧上心頭,只有指甲知道我的心。今夜多少失落的夢埋在心底,只有指甲 牽掛我的心。指甲一咬碎,人間數十寒暑轉眼像雲煙像雲煙。向那銼刀一片訴說歲月的延綿,生命的盡頭不 是輕煙。我把切切的思念,寄託指甲的碎片,希望你已知道我心願。』」(2010-12-15)
  • 「開車時,你只是隔熱紙另一面的模糊影子。機構裡,你只是影印紙上微不足道的數字。久了,你就會消失。最近不像前陣子那麼熱,我又開始較頻繁地利用高雄的大眾運輸。我需要那種在車廂中或走在街頭置身人群的存在感。」(2010-12-09)
  • 「深夜的寧靜美好但總會結束,隨之而來夢魘的糾纏恐怖但總會清醒。白天的紛擾醜陋異常且無窮無盡,而且那些隨之而來的真實夢魘糾纏得更緊、更恐怖、你也永遠醒不過來。」(2010-11-05)
  • 「夜謐靜,酒純淨,心如鏡。」(2010-11-05)
  • 「我們都是坤樹。扮三明治人的時間越長就越焦慮。當有一天我們卸去臉上的小丑濃妝後,身邊的人會不會認不得我們了?」(2010-10-07)
  • 「每一個寧靜的夜晚都賜給我溫暖與勇氣,讓我在黎明之後願意回到那終日刮著北風的現實世界。」(2010-10-05)

人群

  • 「鄙陋不等於粗獷,做作不等於優雅。」(2011-11-14)
  • 「別再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或類似的話了。身不由己通常是因為你不夠聰明,而不是江湖險惡。說多了只是把『我是蠢蛋』寫在臉上而已。」(2011-10-03)
  • 「我幾乎忘了十年前的自己是如此的困惑與疏離。(《Taiwan 2.0》歸鄉:『故鄉依舊陌生,但你相信,總有一天,故鄉會像手上這杯咖啡一樣真實。』」(2011-07-12)
  • 「我很討厭那種因為自己過得很悲慘就想盡辦法把別人也搞得很悲慘的人。」(2010-12-15)
  • 「人們對於團體中特別不一樣的人(不論好壞)印象會特別深刻。所以對付世代刻板印象最好的方式不是去抗議抱怨,而是借力使力。如果你的表現能夠超出別人基於對你那個世代刻板印象的期待,就會在別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2010-11-17)
  • 「承認吧,我們的這個世界和《恐怖拜訪(The Invasion)》裡的那個世界在本質上沒有太大的不同。你周圍的人或許看起來很和善,但他們並不真的喜歡你,也不在意你。他們只想把你變成跟他們一樣的人。」(2010-10-31)
  • 「有些人活了一輩子還是不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不知道別人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也無法正確辨識他人對自己的態度是喜歡或嫌惡。這也許只會讓他們自己有時覺得有些不快樂,卻會持續帶給身邊的同事親友巨大的痛苦。」(2010-10-20)
  • 「我不怕脾氣或個性不好的人,最糟的狀況不過就是大吵一架解決問題。我最怕的還是沒有想像力的人,那個大吵N架都沒效啊。」(2010-10-18)
  • 「同理不等於同情,包容不等於忍耐,接納不等於退讓。」(2010-10-09)
  • 「我始終不理解為何前人要把『老兵不死,只是淡出』的『淡出(fade away)』譯成『凋零』。『淡出』是第一人稱的觀點,代表老兵主動驕傲的選擇;『凋零』則是旁觀者的觀點,只反映了身邊的人無情的冷眼旁觀。」(2010-10-06)

延伸閱讀:叔論夜獨酌怨社交嘆中年你我他觀群我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