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鐵左營站

THSR Zuoying Station2011 年 10 月 7 日結束一整天行程後的晚上,我從台中站搭乘 9:46 發車的高鐵,10:30 返抵左營站。一分鐘之後,我來到左營站二樓大廳。環顧四方,人不多,溫暖的黃色燈光灑在整個付費區,像是家裡為你留了盞燈。對照一天的緊繃與窗外的漆黑,就像回到家裡一樣。我停下腳步拍了張照,享受這少有的感覺。

平常我回高雄的時間會再早一點。那時大廳的人還很多,而我也還有些體力,所以到站後通常就一路從月台走到大廳出站下樓再走到公車站。那天回來晚了,也因此得到了些新體驗。我記得當時心裡想的是:高鐵才通車四年多。為什麼比高鐵歷史更久的台鐵或客運從來沒有給過我這種感覺?

我想了一下。高鐵左營站是一個很有趣的空間。它夠寬敞,人多的時候不會讓你覺得太擁擠。夠乾淨,置身其中不會讓你覺得不自在。夠簡潔,在視覺上不會讓你覺得不舒服。這應該也是很多人希望自己家擁有的條件吧!

高鐵左營站的空間很像是一般人假日早上會去吃早午餐的那種窗明几淨的咖啡館,只不過放大了幾百倍。這就是為什麼我每次有北上行程,如果時間允許,必定提早至少半小時抵達左營站,在取票後到摩斯漢堡吃個早餐或早午餐。不是外帶,而是入店坐下來慢慢享用。

過驗票閘門之後的付費區空間當然大得多。提早一點進去找個位子坐下來,不論是閱讀或拿出筆電做點事都很能很放鬆。也可以什麼都不做,純粹透過視覺與聽覺感受那樣的空間。候車區每人可以擁有的空間是最大的價值,雖然我也覺得細部的設計仍有相當多可以改進的空間。

那天晚上在左營站的「回家」感,也讓我想起了中正大學。1992 年,我考上中正大學的碩士班,開學前的暑假就被教授找去當助理。教授給了我一間研究室,又幫我這個還沒學籍的研究生安排住進宿舍。第一屆大學部學生要九月才入學,暑假的校園人很少。有時走在一百多公頃的校園看不到幾個學生就會有一種這是「我的庭園」的感覺。

在地狹人稠的台灣,人們的生活品質其實不算太好。住宅空間有限,不容易有夠大且夠好用的起居室、餐廳與書房,更不太可能有庭院。一出門就是人多車多的街道,休閒空間也有限。久了,我們也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對公共空間的期待也不高。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火車站與客運站數十年如一日就是那個樣子。

而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有時會過度使用甚至濫用公共空間。例如兒童把賣場當遊樂場,店家佔用騎樓營業,或是民宅把物品堆滿樓梯間。又如成年人在速食店做家庭代工之類的手工藝,或是學生把速食店當成書房扔本書在桌上就佔一下午不管人在不在。

我總是想在都市的生活環境中儘量尋找一些開放的空間與喘息的機會。假期駕車逃離都市的旅行當然是一種方式,但假期畢竟有限。很高興有高鐵左營站這樣的空間,在平時以左營站為起訖點的旅程中,上車前都還像是在家裡,上了車去體驗高鐵列車城外的空間,回車站就像回家。

左營站當然不是我的家,但我喜歡它那像大房子般的溫暖感覺。

延伸閱讀:高鐵站裡的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