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鬧的小孩
在台灣的百貨公司、賣場、餐廳或任何公共場所,總是會有許多小孩到處亂跑,而且不斷發出尖銳的叫聲。起初,我總會忍不住在心裡想著:「虎姑婆呀,出來把這些小孩吃掉吧!」後來想想,這些孩子會這樣,不是他們的錯,而是父母的錯。虎姑婆應該吃掉他們的父母才對,雖然,呃,大人可能比較難吃。可惜的是,現代社會沒有虎姑婆。就算有,吃人不僅違反法律,也不衛生。
Read More 吵鬧的小孩在台灣的百貨公司、賣場、餐廳或任何公共場所,總是會有許多小孩到處亂跑,而且不斷發出尖銳的叫聲。起初,我總會忍不住在心裡想著:「虎姑婆呀,出來把這些小孩吃掉吧!」後來想想,這些孩子會這樣,不是他們的錯,而是父母的錯。虎姑婆應該吃掉他們的父母才對,雖然,呃,大人可能比較難吃。可惜的是,現代社會沒有虎姑婆。就算有,吃人不僅違反法律,也不衛生。
Read More 吵鬧的小孩機器能否產生有意識的心靈?我們覺得蟑螂可能沒有意識,我們覺得烏賊可能沒有意識,但我們覺得黑猩猩有意識,也覺得人有意識。你的電腦沒有意識,民航機的自動駕駛系統也沒有意識,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能製造出運算能力和人腦一樣強大的機器,這樣的機器會不會像「魔鬼終結者」中的 Skynet 一樣產生意識?在一般人的直覺中這是可能的,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基於類似假定的電影。
Read More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五):結語讓我們再回到 Moravec 對「義腦」實驗的功能主義觀點。這樣的觀點,雖然是許多心理學家、人工智慧學家與哲學家所喜歡的,但也有其限制。最大的限制,在於它不能解釋意識的主觀性(qualia)。
Read More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四):「桶中之腦(Brain in a Vat)」實驗之前提到,Searle 不認為人造的系統可以產生意識。他的「中文室」思考實驗,就是設計來證明一個系統可以展現出看起來有智慧的行為,但完全不懂自己在做什麼,也不可能有意識。
Read More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三):「中文室(Chinese Room)」實驗為了回答「機器能否產生意識」的問題,人工智慧研究者 Hans Moravec 設計了一個稱為「義腦(brain prostheses)」的思考實驗(thought experiment)。這個實驗有幾個假定:第一,我們的神經科學已經進展到能夠完全了解大腦中每一個神經元的運作。第二,我們能夠製造人造的神經元,不僅能夠模擬任一真實神經元的運作,更能與真實的神經元連結。第三,我們的顯微手術已經進步到能夠在不干擾大腦整體運作的情況下,將大腦中的任一個神經元以功能完全相同的人造神經元替換。
Read More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二):「義腦(Brain Prostheses)」實驗2004 年的電影「機械公敵(I, Robot)」是一部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科幻片。在 2035 年的世界,許多工作已由機器人代替人類完成。機器人像傭人一樣,聽命於人類主人,並遵守機器人三定律:第一,不能傷害人類,也不能因為不作為導致人類受傷;第二,不管人類命令他們做什麼都得做,除非抵觸第一定律;第三,他們必須保護自己,但不得抵觸第一、二定律。
Read More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6 月 12 日,AXN Taiwan 播出 CSI 第 6 季第 21 集 婚禮羅生門(Rashomama),故事關於一場婚禮中發生的命案。因為從現場採集的證物遭竊,CSI 組員必須回憶並記錄搜證的每一個細節,提供政風室調查之用。每個人(Grissom、Sara、Nick 與 Greg)回憶的觀點都不一樣,反映了不同的婚姻的哲學觀,非常有趣。
Read More 不是反婚禮,是反愚蠢5 月 12 日,公視高雄記者周傳久來訪問我,談高雄的英文路標。這則報導於 6 月 7 日播出:「路標英文字過小 考驗外國人眼力」。報導的重點在英文字體過小的路標,也就是我在「削足適履的英文路標」中提到的那些。
Read More 高雄市的英文路標 考驗你的眼力你們入學那年,是我在此地任教的第二年。從你們普通心理學課程的第一天開始,我就知道這會是一段不平凡的關係。當年的課程設計是有期末報告的,要你們用在課程中學到的知識來解釋一個自己觀察或經歷到的現象。我記得在第一次上課介紹這個作業之後,就有同學舉手問「可不可以寫讀書心得」。因為我已經再三強調過這個報告「不是讀書心得」,所以我就直接回了一句「不行」!
Read More 不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