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透像放大鏡 反映人類心智特性

樂透彩掀起一陣旋風,每期簽注金額總數高達十億元。換算投注量達兩千萬筆,遠大於全台灣成年人口總數,樂透彩果真成了全民運動。論者多以賭博觀點視之,給與負面評價。呂副總統也認為樂透彩引發好逸惡勞與迷信,而發出了「社會土石流」的評語。

Lotto

事實上,樂透狂熱反映的主要還是人類心智的本質,不全然是賭性或迷信。人的思考並不是絕對理性的。認知心理學家二十年前就發現,人們對機率的判斷並不準確,總是高估了一些罕見事件的機率。許多人一上飛機就害怕,甚至不敢搭飛機。但是害怕搭飛機的人,往往卻敢開車不繫安全帶。其實搭民航機發生意外的機率極低,比搭陸上交通工具發生意外的機率還要低得多。人們高估民航機發生意外的機率,同樣也高估樂透彩的中獎率。五百萬分之一,一般人感覺起來可能跟五萬分之一、五千分之一、甚至五百分之一差不多。最近一項民調顯示,將近三成的簽注者相信總有一天會中頭彩,正好印證這點。此外,也看到報導說有人花百萬元簽兩萬注。然而兩萬注中頭獎的機率也不過是兩百六十二分之一。如果不是高估了頭獎的中獎率,是不可能如此大手筆簽注的。

造成人們高估罕見事件機率的原因,與人們能否想到該事件的例子有關。例如墜機事件發生,媒體必然大幅報導,人們多少會形成印象。即使民航機發生事故的機率極低,因為人們容易想到例子,機率就被高估了。人們對中樂透頭彩機率的高估,相當程度上也是導因於同樣的機制。這並不是說媒體也要為台灣的樂透狂熱負責;媒體反映的,也只是人性。對於新奇罕見的事件感興趣,是人的天性。所以媒體大幅報導樂透彩頭彩有沒有人得獎、有幾人得獎,和報導墜機事件,其實也是相同機制所致。

至於迷信明牌的人,或因簽樂透而影響工作者,到底佔所有簽注人數的多少比例?很可能也被高估了。媒體報導求明牌的新聞,因其對多數人而言是新奇罕見的事件。但也正因為媒體報導得多,反而讓人們覺得這類事件「很多」。但是多到什麼程度?一期樂透兩千萬注中,有多少是求明牌來簽的?又有多少是好逸惡勞的人簽的?仔細想想,呂副總統有沒有可能也高估了某些事件的機率?

台灣的確為樂透彩熱過頭了。但原因不在賭性、迷信或媒體,而是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不了解自己:大多數人,包括問神桌求明牌的人,都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我們的國民知識太貧乏,太缺乏對人類基本心理歷程的了解。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又缺乏對思考的訓練,以致於很多人沒有基本的分析能力,不知道很多事情是不理性的。在這個脈絡下,樂透狂潮熱歸熱,但若它像放大鏡一樣,讓人們有機會觀察到心智運作的特性,進而對人的心理多了解一點,倒還頗有教育意義。

(原發表於 2002 年 2 月 20 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