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使用者

民進黨中常會對譯音方案的爭議作出「回歸專業」的決議。其實每天都聽得到專業意見,還回歸什麼?整個問題的焦點,早就被模糊掉了。

譯音方案不只是一張對照表或一項政策。它是一項要由使用者來使用的「產品」。與其空喊回歸專業,不如回歸使用者。

絕大多數的國人(包括政府官員、教育部國語會委員),除非有需要在非中文表格中填姓名地址,平常並不太需要用拼音和別人溝通。國人有需要經常使用拼音的,通常是需要在非中文的文件中表達中文詞彙者。這類非中文的文件,主要讀者當然都是國際讀者。對這群使用者,使用國際標準,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

國語會的草案規定拼音亦將用於教學。所以另一群主要使用者,是小學老師與學生。純就教學來說,只要符號與語音對映清楚就好。通用拼音、漢語拼音,也許都符合此一需求。但是如果看遠一點,孩子們建立起使用拼音的習慣,日後很有可能會成為前一段提到的那群使用者。這時,如果從前學的不一樣,就得再學一遍。當然兩種系統差別不大,再學一套也許不困難。但如果最後總是要回到某一套,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教那一套?

當前的異象是,推銷產品的人本身不是使用者,喊著似是而非的口號如「相容」、「準確」、「兼顧本土化與國際化」等,只為了把產品賣出去。產品合不合用,使用者會用多久,他們不知道也不在乎。日常生活中消費者還可以受法律保護;一旦扯上政治,只要政治正確,民眾只能任憑宰割。這才是生為台灣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