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

漢字拉丁化是二十世紀初期許多革命家的理想。或許因為太激進,難獲百姓認同,中共建國之後的文字改革變得非常保守。1957 年的「漢語拼音方案」基本上只是拉丁字母版的注音符號,並不是取代漢字的完整書寫系統。中國人民對 1956 年的「漢字簡化方案」基本上是滿意的,也不覺得再有廢漢字的必要。至於台灣,簡化都不搞了,哪有可能搞拉丁化。

Read More 網際網路與漢字拉丁化

最近,有網友在部落格發表的品酒文章,遭到台北市政府財政局發函警告,指其涉嫌替酒品廣告、卻未加註警語,應修改文章,否則將處以十萬元的罰款。此事經媒體報導後,台北市政府財政局於 3 月 1 日發布新聞稿回應。我原本以為財政局要為騷擾與恐嚇民眾的行為致歉,沒想到新聞稿只是重覆一些對法條的錯誤解讀。

Read More 荒謬的台北市財政局新聞稿

2 月 28 日的中國時報報導新浪部落姞米婆婆因為在個人部落格發表一篇品酒文章,遭到台北市政府去函,指其涉嫌替酒品廣告、卻未加註警語,應修改文章,否則將處以十萬元的罰款。這天剛好是二二八,中時電子報副總編輯黃哲斌先生為這則新聞下了個很好的註腳:「馬市長,你是不是也要搞出另一個『官逼民反』」?

Read More 飲酒適量,有益健康

2 月 20 日的中國時報有一則報導:「選北高市長,先上網『尬』」。報導中提到,「架設個人網站或部落格,成為政治人物搶攻年輕選票新寵,有意參選北高市長的藍綠參選人,紛紛選擇網路發聲」。我看到這則報導,第一個反應是「這些人還真是不知今夕何夕」。後來看到徐子涵(Schee)也有類似感觸,他以「仍然停留在七年前的競選網路策略」來形容這則報導描述的現象。

Read More 新的數位落差:從 Web 1.0 到 Web 2.0

當年念大學的時候,老師公佈成績的方式非常簡單:把全部修課學生的成績影印一份貼在自己研究室的門口。有一些老師會把學生姓名的部分剪掉或塗掉,但因為學生彼此認識,只看學號也知道誰考幾分。我總覺得那樣的作法極不尊重學生隱私。

Read More 成績公佈與學生隱私

十三年前,我剛進碩士班,台灣也剛有網際網路。因為台灣的網際網路是先從學術網路開始普及的,而在大學校園裡的網路資源分配又以研究所為優先,上網的主力族群很自然地就是研究生和研究助理。

Read More 猜名字

最近在「OpenOffice.org 補給站」看到一則網友報告的趣事。這位網友在逛某家電子專賣店的時候,聽到一位顧客正在跟店員抱怨 Microsoft Office 太貴。網友熱心地走上前去,跟那位顧客說:「你可以改用 Open Office 呀!那是免費的!」。一旁的店員聽到了,回應說:「Open Office?那不是台灣人仿出來的嗎?好像很不好用耶!」

Read More 了解技術,才能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