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扶梯左左右右
在捷運站裡看到一位男士因為身體右側較虛弱而在電扶梯上靠左站立,用左手握扶手。電扶梯兩側都可站立,也是為了對每個人都有可近性。
Read More 電扶梯左左右右在捷運站裡看到一位男士因為身體右側較虛弱而在電扶梯上靠左站立,用左手握扶手。電扶梯兩側都可站立,也是為了對每個人都有可近性。
Read More 電扶梯左左右右這個時代透過社群網站建立的人際關係幾乎都是弱連結。當你自認受了委屈,自然也很難期待這些「朋友」幫你。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朋友。
Read More 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朋友不論是注意力、時間或金錢,每個人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在變化愈來愈快、資訊爆炸的時代,競爭這些資源的人事物愈來愈多。比誰更能滿足需求創造價值,公平合理。道德勒索,就很不妥。
Read More 遠離道德勒索,促進身心健康1988 年 1 月,當時還在雄中念高三的我在《聯合報》高屏澎版寫了篇專欄文章〈提升文化水準應循序漸進、建立書香社會乃首要工作〉。有一小段記錄了當時的書店地景:
Read More 社區、書店與生活:縱貫四十年,從少年到白頭的回顧長輩們因為經常搭公車,發展出許多適應性技能。一方面增加安全和效率,但另一方面也衍生新的問題。從車窗上這張標示與座位前的網子可以窺見。
Read More 長輩搭公車的適應性技能大約三年前更新了二十年沒動過的郵局帳戶以及金融卡之後就很認真使用。也從消費者與市場洞察的角度看到這個熟面孔在新時代依然有優勢。
Read More 郵政 VISA 金融卡:熟面孔,新時代上個時代的穩定世界,需求與解法的對映也比較固定。人們要解決什麼問題就買什麼東西。來到變化愈來愈快的時代,需求與解法都變得更快,對映也更動態。從「擁有產品」轉為「使用服務」是個明確的趨勢,也更適性。當然每個人的步調不會一樣。
Read More 少就是多:擁有的愈少,得到的愈多很多人經常覺得社會很亂。但很多時候我們只會看到自己相信的、想看到的事物。在我們抱怨的混亂中,我們看到的其實是自己內心的投射。
Read More 我們知覺到的社會混亂,有時只是自身焦慮的投射COVID 疫情時期因為買口罩建立並延續至今的習慣,其中之一就是重返社區藥局。這幾年已經很少走進大型連鎖藥局或藥妝店了(雖然我有屈臣氏的會員)。圖片是示意圖。我常去的沒有這麼老。
Read More 重返社區藥局1994 年到美國念書,那個時代連信用卡都還不普遍。尤其我又是在鄉下小鎮。現金與個人支票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一般人平常身上現金都不多,支票用得比現金多。小至買書,大至買車,都用支票。
Read More 一些關於個人支票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