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運輸、永續交通與現代價值
「已開發國家並不是連窮人都開車的地方,而是連有錢人都搭公共運輸的地方。」這個流傳多時但來源不詳的類比或許有點戲劇化,但基本上是對的。公共運輸真的是進步的價值觀。
Read More 公共運輸、永續交通與現代價值「已開發國家並不是連窮人都開車的地方,而是連有錢人都搭公共運輸的地方。」這個流傳多時但來源不詳的類比或許有點戲劇化,但基本上是對的。公共運輸真的是進步的價值觀。
Read More 公共運輸、永續交通與現代價值《南方,寂寞鐵道》以電氣化前的南迴鐵路為軸,展開鐵道員的文化、性格、工作與家庭。相當難得的主題,也是一部相當傑出的紀錄片。
Read More 你必須喜歡你的工作,才能勝任:《南方,寂寞鐵道》觀後感端午連假走訪了設於台塑高雄廠原址的台塑王氏昆仲公園,也參觀了幾個展館。在前鎮區的工業遺跡逐漸被拆光的情況下,台塑提報起家厝的部分設施為歷史建築並設立公園,也幫城市保留了工業的記憶。
Read More 台塑王氏昆仲公園COVID-19 疫情禁止群聚的期間,北車大廳這個曾經溫暖的空間冷清了三年。如今隨著疫情趨緩,北車大廳也找回了原本的溫暖。
Read More 疫情趨緩,北車大廳也找回了原本的溫暖一般人總認為行為改變要有誘因。也不能說不對,畢竟人非常依賴習慣。但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現代價值觀的建立。
Read More 公共運輸:價值觀是最強的行為驅力非常榮幸應邀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 111 年度「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四月六日的媒體直擊團,參訪三所學校的校園改造成果。我不是媒體,所以只會簡略介紹。主要是分享個人觀察與感想。不代表學校、設計團隊或設研院觀點。
Read More 真正的美不在空間設計,而在生活體驗:「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實地參訪心得你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耳語傳來,很多人死掉。然後身邊的人也開始莫名其妙死掉。觀眾和電影裡的人都陷入「有怪物殺人但不知道怪物是什麼」的恐懼中。這是《迷霧驚魂(The Mist)》,也是《悲情城市》。
Read More 《悲情城市》:侯孝賢的《迷霧驚魂》在高雄冬日的暖陽下來探一下位於高雄承億酒店七樓的承風青鳥書店。逛獨立書店算是我的日常,今天就是簡單看看環境,以及入店觀察與體驗。整體印象是:美,但有疏離感。
Read More 初訪承風青鳥書店:美,但有疏離感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地方創生,想逆轉地方人口流失。但如果總人口減少已經是一種長期的必然,也許人類逐漸撤離,還地於自然,才是最好的地方創生。
Read More 還地於自然,或許才是最好的地方創生非常榮幸應邀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 110 年度「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十一月十四日的媒體直擊團,參訪三所學校的校園改造成果。我不是媒體,只是隨團觀察。本文分享個人感想,不代表學校、設計團隊或設研院觀點。
Read More 不只是美:「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實地參訪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