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台灣的人口密度高,在公共場所很容易不小心聽到身邊陌生人的對話內容。聽多了就發現一件事:談事情以外,純粹閒聊的話題有很多都來自主流媒體每天鬼打牆的內容。或就這就是為什麼媒體這麼爛大家還是照看。不是不知道爛,而是需要話題。

Read More 媒體與社交

每隔一段時日,我都會在灑滿陽光的週末早晨到傳統早餐店喝鹹豆漿配蛋餅當早午餐。鹹豆漿對我的意義不單純是美味,有一大部分的作用是生活的分隔線。它獨特的滋味進入平日糾纏在一起的記憶中,剛好可以不干擾地作些區隔。

Read More 鹹豆漿之必要

這天下午經過高雄文化中心一隅,自動灑水器噴出一層層的水霧。正當我想要繞路避免被噴到時,我注意到一道彩虹在陽光下浮現在水霧中。我移動我的位置,彩虹的樣貌也跟著改變。這正像我們的人生: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決定了我們看到什麼樣的世界。

Read More 心中的彩虹

上週末在台北捷運六張犁站旁看到一面電子告示板,其中一則訊息是:「參觀貓熊請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前往參觀」。「參觀」其實不適用這個語境,因為你會參觀的通常不會是動物。而這個不準確的用詞也讓我想再次提醒大家閱讀的重要性。

Read More 閱讀的理由

春節假期逐漸接近,許多人的年節家庭聚會恐懼症也開始發作。恐懼什麼呢?當然是家庭聚會時來自長輩的冒犯。有些人總愛問侵犯隱私的問題,例如婚姻、家庭、收入或升遷。也有些人總覺得比你年長些就有資格指導你的人生。

Read More 年節家庭聚會恐懼症

群我關係是件麻煩事。人們經常看別人不順眼,更常擔心別人看自己不順眼。相看兩厭,困擾倍增。本文彙整過去一年我對群我關係的 30 個觀察與反思,分成三類:自己眼中的他人、他人眼中的自己、人己之間的關係。希望有助於化「相看兩厭」為「相看兩不厭」。(歡迎關注我的 Twitter:@hao520。)

Read More 群我關係:化「相看兩厭」為「相看兩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