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高雄是一座灰階城市。從街道、建築到人們騎的機車、開的汽車、穿的衣服,都沒有什麼彩度,就像 1998 年的電影《歡樂谷(Pleasantville)》一樣。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偶而點綴其中的計程車的黃色,某些國中運動服的粉紅與粉藍,還有剛吐到地上的檳榔汁的鮮紅色。

Read More 灰階城市

2007 年初聯繫高鐵嘉義站與嘉義縣市的嘉義公車捷運(BRT)開始營運時,我就非常感興趣。但因為高雄往返嘉義搭台鐵比較方便,我一直沒搭高鐵去過嘉義。不久前有個嘉義的行程,估算抵達市區的時間,高鐵加上 BRT 比自強號合適,於是我就改搭高鐵。整體而言,這次的嘉義 BRT 初體驗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也讓我對大眾運輸的想法有了些改變。

Read More 嘉義公車捷運(BRT)

高雄捷運 2008 年 3 月通車以來,我就積極嘗試利用捷運與公車相互轉乘在市區移動。最難適應的是公車,因為在那之前我已二十年不搭公車。第一年只能做到週末利用大眾運輸,最近半年則延伸到平日就以大眾運輸通勤。我最常搭的公車是高雄市公車處經營的紅 21南台灣客運經營的民族幹線,偶而也搭往返捷運紅線其他站的接駁公車,以及民族路上的其他公車。一年半來,公車帶給我的體驗越來越好,但我還是發現一些顯著的問題。我在這篇文章中從「服務接觸」與「需求洞察」兩個層面彙整我的體驗並提出改善服務設計的建議。

Read More 公車體驗在高雄

我住高雄市,週末假日喜歡開車到鄰近縣市走走。有時上午起床,突然想上阿里山,中午前已經在奮起湖老街吃便當了。有時中午在外用餐,開車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郊外放鬆心情,方向盤一轉就到林園仁武大樹旗山美濃茂林新發六龜寶來或甲仙了。莫拉克颱風重創的大部分災區,受災前我都去過。過去一個月,心情一直十分沉重。9 月 6 日,我決定到離高雄市最近的高屏溪畔看看。

Read More 高屏溪畔,八八水災一個月後

大部分高雄人的公車經驗都停留在學生時期。長大後有了自己汽機車,就不再搭公車了。原本我也一樣,但高雄捷運通車以後我刻意開始嘗試搭公車轉乘捷運。一年多來,竟也成了習慣。在公車上,不論觀察與思考,都有著與平時截然不同的視野。

Read More 公車帶給我的視野

2008 年 12 月底,我在高雄市十全一路與自由一路口注意到一組倒數畫面易識性極低的號誌。我作了一些觀察,之後並將分析寫成「年度最糟設計:高雄市的新型行人倒數計時號誌」。2009 年 6 月初我再度經過這個路口,看到的景像讓我大吃一驚:不僅號誌還在,而且還增設了一面使用說明!內容如下:

Read More 行人號誌需要使用說明?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最近在一些公車候車亭設置了顯示單列文字的 LED 資訊板,主要目的是為了顯示公車動態。我在文化中心旁的候車亭觀察了幾分鐘,發現訊息的設計大有問題。資訊板僅有極少數的時間顯示公車動態,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用來顯示政令宣傳。訊息循環週期是 65 秒。也就是說萬一你錯過了你要搭的公車的資訊,要等 65 秒才能再次看到!

Read More 無用的設計:高雄市公車候車亭的 LED 資訊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