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

從代工製造到自創品牌,台灣業界以不同的步調陸陸續續進入產業升級的轉型期。台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但走得十分艱辛。台灣其實並不缺乏經營成功品牌所需的知識與技術資源,問題在於無法充分辨認與整合所需要的資源。重要性被低估的資源之一,就是認知心理學。品牌在表面上是一組代表產品與服務的詞彙與符號,深層的意義則是人們對這組詞彙與符號代表的產品與服務的主觀認知。台灣業界經營品牌,多半著重在表面,很少深入人心。即使想要深入,也因為對人的認知能力特性不夠了解,很難做得很好。這是台灣在品牌經營上最主要的障礙之一。

Read More 台灣品牌「心」方向

高雄捷運紅線即將於年底通車。捷運公司董事長林文淵強調,營運是捷運公司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捷運公司所有員工都在為即將到來的營運期作準備。林董事長不知道的是,高雄捷運通車營運最大的挑戰不在站內,而是在站外。挑戰也不是來自人員訓練,而是來自市民習慣。一年半前,我在「高雄捷運最大的隱憂」就作過分析。今天,我想針對市民「步行」的習慣再作一些討論。

Read More 舉步維艱高雄人

高雄市的五福路與中正路皆為東西向幹道。五福路東端在凱旋路口匯入中正路,與穿越凱旋路繼續往東的中正路形成 Y 字型。兩條路東向進入同一條路,在路口有兩組交通號誌分別控制兩條路的車流。2005 年 12 月高雄捷運工程意外造成凱旋路與大順路之間的中正路塌陷,2006 年初在塌陷處的南北兩側各闢一條便道搶通。通車後路口也設置了新的號誌,但號誌的位置配置卻十分不適當。配置錯亂的交通號誌,也再次突顯了台灣公共建設「差不多就好」的現象。

Read More 配置錯亂的交通號誌

七月份經常搭高鐵,對「高鐵一日生活圈」有相當深刻的感受。高鐵通車後,高雄人早上可以搭高鐵前往包括台北在內的主要城市,工作或休閒至少八小時。晚上搭高鐵返回高雄後,回到家還來得及看九點播出的電視影集。最近在台北連開兩天的會,我就連續兩天搭高鐵當天來回,而不在台北過夜。我的高鐵經驗並不全都是愉快的,但整體來說還是比搭飛機好很多。

Read More 高鐵一日生活圈:一個高雄人的觀點

七月十一日的公視晚間新聞報導,七月二十七日起高鐵將會增加班次。報導提到,「班次增加了,但乘客幾乎都是商務客。」我最近剛好有機會在一周之內搭三趟高鐵,從左營站出發,分別往返台中新竹台北。從台中回來的那晚,看到公視的這則報導,印象特別深刻,因為我也覺得高鐵的商務味重了些。

Read More 商務高鐵與鄉土台鐵

去年八月我寫過一篇「共享書籤 HEMiDEMi,網摘精華 MyShare」,比較這兩個競爭的網路服務。當時,我看好基於純粹 Web 2.0 機制的HEMiDEMi 黑米共享書籤。過了不到一年,結合共享書籤與社群討論的黑米果然發展出類似繁體中文 del.icio.us + Digg 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使用者。但是,新的黑米也有了新的競爭對手:去年八月底開始內部測試,最近開放一般使用者註冊使用,介面與功能都與黑米十分類似的推推王 funP

Read More 黑米與推推王:概念模型的比較

上星期因為要搭高鐵北上開會,我第一次使用了高鐵的自動售票系統。當我在高鐵左營站看到自動售票系統的使用者介面時,我覺得那像是放在實驗室裡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操作的複雜儀器,而非提供一般民眾自行操作的設備。我發現這個系統易用性非常低,幾乎像是在考驗使用者。就用考試來比喻,以下依序列出高鐵自動考試系統出的五個考題。針對每個考題,我寫下作答時的觀察並附上認知心理學的分析。最後,我會再回到工業設計的脈絡中討論。

Read More 台灣高鐵自動「考試」系統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幾乎每位台灣的駕駛人都會在車內後視鏡上加裝廣角鏡。有人認為廣角鏡可以看到標準後視鏡看不到的盲點(死角),也有人認為廣角鏡的防炫光功能比標準後視鏡強。但我必須指出,這些都是迷思。基於這些迷思在後視鏡上加裝廣角鏡,對行車安全事實上是會造成負面影響的。

Read More 汽車廣角鏡的迷思